那時工人常爆買伯朗咖啡「套」莎莎亞 — 台劇《大債時代》讓人憶起勞工界的 3 大特調
你喝過伯朗咖啡,但你有想過要將它混搭莎莎亞椰奶或提神飲料維士比嗎?
作家李律觀賞台劇《大債時代》時,發現劇中真實呈現台灣人的記憶 — 勞工界特調,除了講述這些台灣奇蹟,他還感嘆台劇終於突破讓人尷尬癌上身的年代,能夠好好講述在地故事了。
公視連續劇《大債時代》裡面,楊大器去找製作模具的工廠老闆,請求老闆為他趕工設計製作出 AI 咖啡機的原型機模具。
老闆一邊拒絕他,鏡頭一邊 take 到老闆坐在位子上,開始一手伯朗咖啡、一手莎莎亞椰奶套起特調來。這個鏡頭有夠真實的。我都快回到實習時光去了。
勞工朋友不單喝提神飲料,更常喝「混搭特調」
大一的時候在 sogo 地下樓的山崎麵包打工,鋪貨的時候飲料櫃一定要把伯朗咖啡放第一排,因為賣最好,客人大概都是不假思索打開玻璃門就是拿伯朗咖啡。
我後來去問專門來店頭鋪貨送飲料的大哥,大哥說,你不知道?伯朗咖啡生意最好全是靠勞動兄弟。
勞動界的朋友在工作時的提神飲食,最重要的就是檳榔跟藥酒。檳榔的口味人人各有不同,菁仔雙子星各有所好,但是藥酒就很固定,維士比長期佔第一、保力達 B 是老二品牌。
有人為了加強效果與口感,大多數都會阿比套咖啡,而咖啡的第一品牌就是伯朗。阿比的生產製造商為了水平整合吃下套咖啡市場,在將近 30 年前推出過小虎咖啡,結果還是打不過伯朗咖啡。
然後有人偏好阿比套椰奶,據說這樣口感會比較順,那椰奶的第一品牌就是莎莎亞,多年來一樣很多傳統藥酒廠商想要吃下椰奶市場推出自有品牌,但是都打不過莎莎亞。當然也會有人不喝藥酒,那這樣的選擇就會是伯朗咖啡套莎莎亞椰奶,據說口感與提神效果也是非常棒。
奇特飲料行銷法:伯朗咖啡用「錯覺」吸引勞工朋友
這個時候就很好玩了。基本上維士比與保力達 B 的廣告 TA 都是很準確的鎖定勞動界朋友,而且多年來有微調,年齡層越來越增長,反映目前勞動界的勞工平均年齡開始老化的問題。保力達甚至還找吳念真來寫台詞、口白配音,讓廣告更具人文味。
莎莎亞椰奶的廣告則很到位,一方面傳達產品的南洋度假風,一方面這種低單價低涉入低差異的商品——也就是實在沒甚麼特點好說的商品,最好就是用唱歌的,讓人記得、讓人催眠、讓人一直去買就好。愛之味找來黃大煒唱主題曲,好聽好記而且定義出品牌氛圍,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策略。
但是在我突然間知道伯朗咖啡的高銷售量,完全是勞動界撐起來的時候真的非常驚訝,當時還是 90 年代,大家可能還記得伯朗咖啡在 90 年代廣告的一致調性就是「學院風」:在好像外國校園一樣的青草地,許多年輕人(通常有白人)、有時有教授、而且一定會有樂器演奏,它的廣告定義的產品使用情境很緊密地跟大學校園、年輕人、國際化綁在一起。
也就是說金車企業不是不知道它的產品主要消費者是誰,但是為了某種理由,他們的廣告好像不是做給他們主要消費者看——或者這樣說,對他們的主要消費者來說,伯朗咖啡好像不是要賣給他們的。
後來我輾轉在廣告行銷課的一些討論裡面聽到的結論是,金車當然知道他們的產品最主要的支持者是勞動朋友,但是他們必須一直做廣告維持品牌的既有設定質感(年輕、校園、國際化),這樣反而讓主要消費的勞動朋友有一種「我也能消費這種頂級品」的錯覺。
大三升大四的暑假開始去廣告製片業實習,後來在碩一之前也還有在製片界待過一陣子,在這樣高勞力消耗的產業裡,就真的是看到許多大哥就是下班後來一杯阿比套咖啡,或是伯朗套莎莎亞,我其實一直沒有機會試,但是那樣看著片廠的大哥們再自然不過地坐在片場角落的箱子上面,一邊打屁臭幹一邊開始兩手各拿一罐伯朗莎莎亞就套起來,這個情境真的是有夠自然。
後來楊大器一個人的時候,我又注意到他手上拿的飲料是紅牛 —— 這真是太精準了!楊大器完全就是會喝紅牛的人,可以說如果在劇本會議裡面要做楊大器的基礎 profile 設定就會寫上「紅牛標準消費者性格」;又或者,紅牛如果要做消費者素描,大概可以直接放楊大器的劇照。
不再是滿滿尷尬癌!台劇進化到能真實呈現台灣日常
我想好的戲劇就是這樣,裡面出現的人,手邊的動作、嘴巴吐出的字眼,就是你身邊的旁人會說的話會做的事(這是為什麼我始終覺得楊德昌的《一一》是台灣新電影浪潮最經典的作品,整部作品真實到你會以為這就是發生在你家隔壁的事)。
以前的台灣影視作品,尤其是偶像劇,有時就是會有一些尷尬癌,因為裡面的演員講的話、口音、腔調,你聽起來就覺得這個人不是正常人,不然就是好像在超級市場裡面演話劇,完全錯棚。
還好還是有一些很好的作品,很細密地修正了許多演員聲音表情的細節,讓他們說的話、做的事就好像你日常生活會聽見的話,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一》,包括《熱帶魚》、《海角七號》都是。而且今年的國片,我很開心地聽到每個演員都可以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來維持一個平實敘事的基調,講台灣的在地故事,帶每個觀眾到台南後壁、到嘉義東石、到任何一個真實的角落。
《大債時代》的導演是廖士涵,他是跟我同屆的廣電系,我一直知道他但從來沒有講過話。很高興他多年的耕耘,交出了很好的作品,好高興在這個時代、這個世代,我們找到了一個不矯情不話劇、很實在也很日常的敘事語調。
這是台灣在走向未來的路上需要的敘事。
作者:李律 文章出處:Facebook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本文不代表本站立場,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更多太報報導
小粉紅覺得外媒都想抹黑中國,不願受訪還舉報他!澳媒記者憶5年中國採訪驚魂記
疫苗誕生反而讓他們恐慌!韓國人開始在「臉上」報復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