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論美】縱谷的風孕育了林興華「文人抽象畫」初探

黛藍混合著墨綠,狹縫中殺出一道金黃的閃光;一大片的碧綠舖陳過去,盡頭點綴了桃紅斑斑,顯然這是欣見桃花源,誤入神仙地的美好嚮往;再一轉瞬,瞥見盪漾的藍、魅惑的紫、蒂芬妮的水晶藍並調和著寶石綠,這次第,肯定是花東縱谷與七星潭撞擊之下的清水斷崖。

太平洋的風孕育了林興華的飽滿創意及開濶視野。(圖林興華提供)

是的,琳瑯滿目的色彩向我襲來,豐富多變的意象向我視網膜挑戰。這就是林興華的作品世界,也是畫家筆下巧奪天工的色彩魔術手法。
不論是林興華的結晶釉陶瓷作,或是近期的壓克力顏料畫,皆有驚人的色彩表現,富含深刻的人文底蘊。
五十年前,青年時期國立藝專國畫組的學院教育,加上體制外的李仲生現代畫訓練,扎下了扎實的基礎;而更深度的涵詠養份,來自早慧的詩人氣質,典雅的文人風格。林興華積累這般內在因子以及外在歷練,終於在七十古稀之年,爆發了大氣魄、大格局、大視野的「文人抽象畫」。

林興華色彩掌握流暢,畫作展現大氣魄、大格局。(圖林興華提供)

幾年來豐富作品的揮灑之下,林興華掌握住筆墨神髓,運筆流暢自如;也體悟到色彩運用的精妙,出神入化。於是一種嶄新觀看山、水、林、木、日、月、星、海等大自然界,似乎在他的「神之指揮棒」滑動之下,幻化成ㄧ幅幅抽象畫。
原來,這就是花東縱谷的景、太平汪洋的浪、東台灣的稻田、太魯閣的峽谷,稍稍往上抬升,這也是我們的天空,和我們一樣的星空,百年前梵谷所見的麥田與星夜,不也是今天林興華所畫的大自然嗎?
原來,謝赫六法中所謂「氣韻生動」就是這般靈動起來,被林興華掌控地如此美妙,如此動人。
因此,我喚其特色為「文人抽象畫」,有土地的滋養,有文化的薰陶,有生活的歷練,更有滿腦子的創意,在黃金晚年,迸發出「結晶釉」的寶石光芒。

畫家林興華作品用色巧奪天工,富含人文底蘊。(圖林興華提供)

喜見林興華新作,驚豔之餘,不免拙筆贅詞,忝為續貂。更望花東縱谷的風不斷地吹,不斷地催生興華兄的創意,催化稻穀般的豐碩果實,催熟嶄新的「文人抽象畫派」。
祈願,讓太平洋的風不斷地吹,也吹出老驥伏櫪的光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