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局傳裁員274基層!去年慘虧16.5億元 員工分析「5關鍵原因」嘆︰真的不意外

中華郵政去(2023)年首度虧損16.5億元,近期傳出將裁員274名郵務處外勤人員與內勤窗口人員,過去穩定的「鐵飯碗」不再,引發民眾熱議。對此,在郵局工作的網友分析5個關鍵原因,指出︰「郵務業務虧損真的不意外。」

<cite>在郵局工作的網友分析5個關鍵原因,指出︰「郵務業務虧損真的不意外。」(圖/翻攝自Dcard)</cite>
在郵局工作的網友分析5個關鍵原因,指出︰「郵務業務虧損真的不意外。」(圖/翻攝自Dcard)

這名網友在Dcard上發文表示,在郵局試用期通過之後,只要不違法亂紀,基本上都能待到退休,而這次裁員指的是「退休人員的缺額不會補上」,屬於編制調整,並非將現職人員裁去。

此外,針對中華郵政的郵務虧損、壽險業務的問題,原PO也點出5個關鍵原因,例如蝦皮的強勢進攻就影響巨大,導致許多分局的來客數明顯下滑,許多過去每天出現的熟面孔,如今只有在寄離島、又大又重的包裹時才會到郵局寄貨。

除此之外,原PO也指出,近年來物價高漲,但郵資卻沒有調漲,一封掛號僅需要28元,卻有一些無人認領的郵件一再投遞,付出大把的時間與金錢成本。

不僅如此,原PO坦言,提供24小時包裹寄件、自助取件服務的「i郵箱」是個「賠錢貨」,機器時常故障,或者因內容物包裝不好而流出液體,必須耗費時間與人力處理,卻仍持續設點,「難怪被蝦皮智取櫃打趴」。

另外,原PO也表示,郵局近年的集郵商品缺乏吸引力,郵票冊的銷售情況不佳卻仍持續漲價,顯示出中華郵政的行銷、設計能力不足。

除了虧損嚴重的郵務業務,壽險收入可以再進行投資,成為中華郵政依賴的收入來源,但原PO卻直言,壽險業務「逼得經辦和主管都受不了」,指責中華郵政無視來客數下滑的事實,持續分配各局不合理的壽險業績目標,光靠加強招攬話術難以達成業績,經辦和主管只好幫自己和家人都投保,讓原PO質疑︰「今年台股大漲、定存利率又高,回歸保險本質的簡易壽險還有多少優勢?」

原PO的貼文發布後,引發許多網友的認同,「真的不懂一直設i郵箱幹嘛,看起來使用率極低」、「蝦皮店到店甚至免運費,郵局對我只剩下買郵票的功能而已」、「行動郵局app也是我用過網銀中最爛的一個」;但也有網友認為︰「無人商店是趨勢,我反而希望郵局廣設i郵箱,而且要趕快擴大規模」、「民營化或許是目前郵局所面臨痛點的可期待解方。」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