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文:在伴侶親子間,真的有無條件的愛嗎?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讀者提問,親子間若是無條件的愛,為什麼當一方達不到另一方期待,就會產生衝突?父母管教孩子時,會因孩子做不到而生氣、失落;孩子則認為父母管太多,否定了自我價值,覺得根本不被愛。

說起「愛」這個字,中文雖統稱為愛,但在希臘文裡,從上帝的愛、男女激情的愛、親人間的愛、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仰望的愛等,各有不同的字彙。

像取自聖經的歌曲《愛的真諦》所提到,「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就不是指俗稱的愛,而是包容的愛,可以說是最接近「無條件的愛」的意思。

在心理學上,則稱「無條件的愛」為Unconditional love,指的是不需要條件交換,不是因對方滿足自身期待而給予的獎賞、回饋,這種愛更是每個人安全感的基礎。

那麼,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愛嗎?每談至此,總不免引發辯論。

一對父母苦惱著自家青少年只顧著玩手遊、電動,不做功課、不讀書,因此設下限制,結果引爆衝突。孩子不滿直呼:「你希望我成績好,你才有面子,對吧?」、「你說擔心我眼睛弄壞,可是我看書也會眼睛痠,你怎麼不阻止?」父母聽了連忙澄清只希望孩子身體健康。

未料,孩子反過來批評父母自私,「如果我健康,你就不用照顧我,等你老了以後,我還要照顧你,所以你只是養兒防老!」還說:「罕病孩子的父母不奢求孩子健康,仍不辭辛勞照顧,那才是真愛!」

一句「我希望你健康」,明白講述了「我」的期待,既有期待,還能算是無條件嗎?其實,只要有愛,不論你愛我、我被你愛,都有兩方主體,不太可能達到無我境界。

因此,父母不如大方承認,你對孩子的愛含有主觀成份,在孩子心智成熟、能判斷好壞之前,盡量提供協助、做到民主開放,不過度加諸個人想法,同時接受回饋,了解孩子的需求,並隨著孩子成長,自己也謙卑學習以對待成人的角度,看待彼此關係。

愛非盲目提供支持

解讀無條件的愛,還有人覺得「愛我就別管我」、「愛我就支持我」,果真如此嗎?大家都聽過上帝愛世人,也知道上帝告誡許多不可做的事,不過,即使人們做了這些事,祂也不改其愛,繼續引導世人往正確之路前進。

無條件的愛正是如此,它不以交換為目的、不為個人利益,也絕不是放任、縱容,而是看到對方做不好的事,仍會告誡、提醒。

醫學院畢業第一年,我遇到一名青少年個案,因為對生活不滿,想結束生命。我告訴他,若真計畫這麼做,我不能不告知他的父母。當下他立刻發怒:「我以為你真正了解我,原來你跟其他大人一樣,不能無條件支持我,也不在意我想要什麼,只要我活著!」

我知道這番話並不全然正確,一時間卻不知如何回應。事後請教系上的資深教授,他的一番話讓我茅塞頓開,他說:「身為醫生,有保護生命的基本責任,在此前提下,無法提供無條件的支持,但可以盡己所能幫助他探討生命可厭的原因,這是對他的承諾、責任,也是愛他的方式。」

也就是說,如果完全不干涉,我們將只是一名無關的路人,但身為醫生、爸爸、媽媽,皆有職責不斷引導另一方往正確方向前進,過程中盡力做到不誤解、不扭曲、不打壓,就像一雙抱著他的大手,一面保護安全,一面看著他蓬勃生長。

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獨特

付出「無條件的愛」是門極高藝術,但反過來說,我們希望被「無條件的愛」嗎?情侶交往到某個階段,總會討論「你為什麼愛我」話題,如果對方回答「沒有為什麼」,另一半想必感到失落,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特質獲得伴侶重視,藉此獲得自我肯定的力量。

這樣的心情,從兒時就可看出。一個5歲的孩子,在諮商中談到媽媽愛他、也愛妹妹,讓他覺得生氣,因為「我比妹妹乖、聰明、還幫媽媽做很多事,妹妹都沒有,媽媽依然愛她」。長大後,當同事考績拿到甲等,自己獲得更好的優等,仍不免埋怨:「我做的事可多了,他常打混摸魚還有甲等,我應該要特優!」這些,正是尋求自我認同的表現。

事實上,愛的關係多從「感受到自己的獨特」開始,以此來看,孩子會期待父母全然不予限制?還是因著了解提供適當幫助?答案不言自明。

其實,青少年嘴上說「管我就是不愛我」,不是不希望父母管教,而是不希望父母把他們當成笨蛋,用解決4歲小孩的方法,來解決14歲小孩的困難。他們需要父母以更成熟、更有智慧的方式,協助他們處理日益複雜的問題。而且,愈反叛的孩子,內心期待愈高。

與其迷失在「無條件還是有條件的愛」,不如別管他人究竟為什麼愛你,先弄清楚自己的需求,或許就能找到答案。父母若希望得到孩子無條件的愛,只要不看扁孩子,應該都能獲得回應。

情人之間亦是如此。每個男人幾乎都會被伴侶問到:「我跟你媽同時掉到水裡,你要先救誰?」選擇救太太,顯得沒良心、不孝、不值得信賴,選擇救媽媽,又顯得不重視另一半。無論怎麼回答都不討好。

回歸核心,對方究竟想要什麼?在探究愛的議題上,最好的方式就是反問對方:「你問我這種必死無疑的問題,是不是不愛我了?」、「你是不是有喜歡的對象,所以提出陷阱題,好找理由跟我分手?」反客為主,相信能讓對方主動結束話題,化解棘手局面。

(陳康宜整理,責任編輯:林胤斈)

【內容整理自《親子天下》Podcast 鄧惠文X陳品皓「關係相談所EP32」】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鄧惠文:一想到回家就痛苦!如何面對控制欲強的親人?
一再試探對方底線的婚姻,是愛嗎?
林宥嘉:我的家不會24小時都歡樂,但我盡力讓家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