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為何不戴「少女」 卻帶很多老婦和接生婆?原因很簡單
新奇中心/程正邦報導
▲鄭和下西洋,比西方國家早了半個多世紀。(圖/翻攝百度百科)
在古代強大的王朝完成內部統一之後,必然要向外部擴張,這個擴張並不一定是武力侵略,在中國比較常見的是採取懷柔政策,讓週邊諸國成為籓屬國進貢,明朝鄭和下西洋,亦是宣揚國威的一種方式。
▲鄭和是回族人,10歲時被明朝軍隊擄走遭宮刑成了太監。(圖/翻攝百度百科)
鄭和,原姓馬,小名三寶,雲南昆陽縣回族人,西元1381年在他十歲的時候,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鄭和被擄走成了太監,分配給燕王朱棣。1399年,朱棣起兵反叛侄兒建文帝朱允炆,史稱靖難之變。1402年,朱棣登基成為明成祖,改元永樂。明成祖朱棣感念鄭和陪他出身入死、立下功績,賜他鄭姓,改名為和。
▲鄭和(左)深得明成祖朱棣信任與重用。(圖/翻攝百度百科)
鄭和雖然是個宦官,但武功高強,頗富智略,明成祖對他十分信賴,派他領兵出洋宣揚國威。鄭和航海生涯始於永樂元年,先是出使暹羅,隔年出使日本,年底回朝復命,接著奉敕七下西洋,前後共出洋九次。史料記載,鄭和船隊規模宏大,共200多艘,隨行人數達到2.7萬人,一共去了西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周圍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航程達7萬多海里,其航程之遠及船隊規模之大,為當時罕見。
▲鄭和遠航艦隊多達200多艘,總航程達7萬多海里,最遠到達非洲東岸。(圖/翻攝百度百科)
令人不解的是,鄭和所帶的近3萬人中除了航海經驗豐富的船員、軍人之外,最多的竟然是50歲以上的老婦和接生婆。在古代每個王朝都是嚴格限制官船上有女子的存在,因為傳統民俗信仰上,女人屬陰,每個月都會來月事,「見紅」容易沖犯煞氣,因而衍生出「有女同行,航行不利」一說。
▲鄭和下西洋帶老婦同行,照料船上士兵生活起居。(圖/翻攝百度百科)
為何鄭和特意要老婦同行?其實最簡單的原因就是這些老婦能夠照顧船員和士兵。鄭和僅要能夠吃苦耐勞的中年婦女,還要有一技之長,諸如做菜、裁縫師等等,因此在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發生過生活方面的問題。另外,鄭和船隊最遠到達非洲,許多地區仍相當原始落後,這時接生婆就派上用場了,負責教授醫療技術給部落土著。
▲鄭和艦隊下西洋的路線。(圖/翻攝維基百科)
《中國史綱要》記載:「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南洋各地的聯繫,很多國家都在和他的接觸之後派使者來中國貿易。鄭和下西洋也開拓了中國人的視野,在他的影響下,中國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雖然明朝的西洋並非是西方國家的統稱,而是指如今的南洋地區,但無庸置疑,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海外航行,且在西方15世紀末之前,鄭和下西洋同樣是世界上最大的航海行動。
▲位於馬六甲市紅屋的鄭和像。(圖/翻攝維基百科)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川普放話:當選「第一通電話」打給習近平! 要求履行承諾買美國農產品
朱元璋是「化學教父」?明朝皇子名字竟能串成「元素週期表」
宜蘭漁民撈到稀有「龍宮貝」賣16萬 王浩宇「曝疑點」已檢舉
高雄4.2坪飲料店開價3千萬拒整合 將被32層高樓包圍成「紙片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