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燦:賴展善意 應讓海基會人員赴陸

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接受本報專訪,暢談兩岸交流、協商。(郭吉銓攝)
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接受本報專訪,暢談兩岸交流、協商。(郭吉銓攝)

新任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7日上任,他接受本報專訪表示,賴清德總統520講話傳達的務實善意明確,未來在兩岸會秉持「立場堅定、態度穩健、自信開放」;他並喊話陸方,讓海基會的中層人員能以「混團」方式赴陸關懷台商,以此踏出兩岸兩會恢復互動的第一步。

對於賴清德的520講話,鄭文燦認為,國際社會、北京、台灣三方的解讀側重的重點各不同,國際社會解讀是滿意的,著重賴提到兩岸維持現狀、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台灣政府認為是在傳達善意,北京則不滿意。

對於最受爭議的兩岸互不隸屬說,鄭文燦表示,這符合《憲法》的兩岸分治精神,並非新的陳述,包括兩位前總統馬英九及蔡英文都曾提過。鄭文燦認為,賴並沒有談到台獨,更沒有什麼「路線圖」,談的是台灣主流民意可接受的立場,是用舊陳述去組合,且表達希望能自信交流。

至於賴提到「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都是我們稱呼國家的名稱,也被北京認定為台獨言論。鄭文燦表示,總統必須成為《憲法》的守護者,此說法是做為國家團結的象徵,無論國人的國家認同為何,都應該是一個政治共同體,他認為部分大陸涉台學者「判斷失準,反應過當,或許可以稍微再重新解讀一下。」

海基海協兩會已中斷協商8年,鄭文燦表示,制度性協商當然不可能一步到位,「春暖花開需要營造更好的互動,才有可能往前走」,他呼籲對岸,讓海基會的人赴大陸關懷台商,可採取「混團」方式 ,譬如學術或民間交流團,安插海基會人員在其中,可先從科長開始,再走到副處長、處長,「踏出第一步很重要!」

海基海協兩會協商雖停擺,但近幾年兩岸有些部門實則透過小兩會在溝通。鄭文燦肯定這樣的「複委託機制」,認為這是雙方該有的默契,也盡量不要破壞工作階層互動;至於214金門翻船事件的後續處置,他表示司法程序很難用政治協商取代,相信司法會做出公正調查,也認為是時候讓金門事件有個較好的收尾。

近年隨著中美對抗和兩岸緊張,有論者指兩岸已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鄭文燦認為,中美雙方已各自畫出紅線,競合分明,「對台灣來講,是要讓兩岸之間產生和平的共識,讓和平成為唯一的選項,這個戰略要清晰」,他呼籲中國大陸減少對台灣灰色地帶的不善意行動。

今年4月在北京的「馬習二會」,習近平反覆強調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鄭文燦認為,只要能回到較善意及和平的基調,對雙方都是好事,他引述《台灣前途決議文》內容,強調民進黨也主張兩岸「地緣上相近、經濟上互利、文化上共源」,不過從血緣宗族角度,台灣談的是文化情感,大陸則習慣連結到政治認同,兩邊不太一樣,且相對於大陸重民族主義,台灣則更重民主價值;他指出這二者非對立,但需要互相理解與諒解,兩岸應「相互不要強人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