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路文字雕塑 似水騰空飛躍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水可成液態、固態或氣態,在詩詞歌賦中『水』有不同的詮釋方式,水墨代表東方藝術,現在因為有高速攝影的關係,人類能看見運動中的水如何靜止的狀態。」中國大陸藝術家鄭路從2007年開始「玩水」,從材料、手法等不同方式表現或傳達水的意象,及其隱喻生命的關係。 鄭路現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個展「潮騷」,展出近兩年完成的15組創作,包括大型雕塑裝置、觀念性繪畫和多媒體影像裝置等,透過多樣性的手法詮釋水的物態轉換和其象徵意涵。 展場中如大潮拍岸、浪花四濺的空間裝置《潮騷》,借自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同名小說,小說內容描述一位青年漁夫和船主女兒的愛情故事,青年需通過層層障礙和歷練後,才能得到愛情的甜美果實。 三島由紀夫是鄭路相當喜愛的作家,以此作品向他致敬之外,利用不鏽鋼這樣剛硬的工業材料,詮釋狂潮擊碎浪花四濺的瞬間,呈現水在動、靜之間的微妙關係。 鄭路1978年出生內蒙古赤峰市,從小跟隨祖父學習書法,和幫父親謄寫詩文,讓他對文字承載的歷史典故產生興趣,之後就讀北京中央美院研究所時,他開始將漢字轉化成為立體造型和空間裝置,近年在文字選用上,更刻意選定和「水」有關的文字。 如在當代館戶外廣場展出7米高的文字雕塑《淋漓—瀾》,造型宛如騰空飛躍的水花,近看才發現水花竟是由文字構成。鄭路解釋,文字取自白居易的《玩止水》,文字之間彼此相連,並以鏤空形式展現出水的柔性,和「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的處世之道。 鄭路的創作語境常游離於事物兩端,如兩米高的《榮譽的墳墓》是以數萬支魚鉤焊接成人類心臟的造型,這件作品是為摩納哥保護鯊魚的海洋生態保育而作,「魚鉤躲在甜美的誘餌底下,而這顆心臟的表面看起來平滑,但向內的魚鉤卻是包藏禍心。」 鄭路提到,為了創作這系列作品他訂購大量的魚鉤,雖然是為環保議題而作,但魚鉤製作過程使用的電鍍「並不環保」,其中又顯現出創作的矛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