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分流是萬靈丹? 強化基層醫療能力是根本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梅志銓報導)
大醫院人潮壅塞問題,由來已久,健保署想透過調整醫學中心門、急診部分負擔等方式,改善這問題。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簡立建醫師認為,想紓解大醫院人潮,強化基層醫療能力,才是治本之道。
強化急重症醫療能力 幫助醫療分級
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簡立建表示,政府這幾年花了不少心血,像建立電子轉診系統、建立通報系統等;不過,錢要花在刀口上,才能得到最大效益,還是建議應該將資源放在最需要資源的地方。舉例來說,需要先解決急重症問題,急重症問題解決了,醫療分級自然水到渠成。
改善基層醫療 大醫院就較不壅塞
以外傷中心為例,台灣推行一、二級外傷中心制度已有約十年,但與國外相比,國外二級外傷中心能力比台灣二級外傷中心強化許多;因此,國外民眾受傷時,不需要全部湧向一級外傷中心,有時在二級外傷中心就能得到治療、改善,一級外傷中心就比較不會壅塞。簡立建理事長建議,政府未來應該強化基層醫療、緊急救護能力,各醫院急重症處置能力都需要加強,除了針對一般民眾醫療,也需要為大型災難事變做好準備。
分級整合、區域聯防 黃金一小時內獲救治
對於台灣外傷醫學環境,簡立建理事長希望,政府在高級外傷救護方面,可以給予多一點合理給付,過去由於給付不足,導致這類醫療服務產生落差、斷層,年輕醫師較少,政府若能支持,建立完整健康、安全網,這樣就能達到台灣外傷醫院「分級整合」、「區域聯防」目標,民眾無論在哪個鄉、縣、市,或在偏鄉,也可以在最短一小時黃金搶救時間內獲得外傷照護。
整合各科資源 有助提升急重症救護能力
另外,簡立建理事長也期望政府可以協助整合整形外科、腦神經外科、心臟血管外科、影像學檢查等相關科、技術、資源。而目前健保分為六大區塊,期待未來各區域患者都不需要跨區、長途奔波轉診,就能在自己區域獲得良好的外傷照護。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