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40砲陣地 打造紀念公園
記者傅啟禎/專題報導
坐落於陽明山的空軍40砲陣地紀念公園,原是空軍一處荒廢多時的砲陣地,早年因國軍為保護中樞安全,在此派駐防砲部隊。自民國83年空軍防砲210-1連撤離後,所有營舍也全數夷平。104年時,由湖山里長李秋霞,以及曾於210-1連服役的何超倫四處奔走下,遂讓砲陣地重生,記憶得以保存。
隱身在山林中的退役火砲
隨著時代的更迭,許多部隊早已撤離陽明山,過去的營舍已成荒煙漫草,無人管理。然而,在靠近陽明山第2停車場附近,現留存著一處軍事遺跡公園—空軍40砲陣地紀念公園,這裡保存了過去防空砲兵部隊駐守景象。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門民國32年生產的波佛斯40公厘高射砲。然而,這一切並非偶然,故事的起頭要從現任湖山里長李秋霞女士說起。自小家貧的她曾暫居防砲部隊的營舍,家中8個兄弟姊妹都是在防砲營舍中長大,因此十分感念空軍的照顧。
民國100年就任湖山里長後,因為心中保護歷史遺跡的使命感使然,便協請臺北市政府重新整建砲陣地紀念公園現址,恢復過去的營房與砲陣地的樣貌。104年6月23日,獲國防部自南投撥交一門「除役-M1-40公厘防空高射砲—展示用砲」,逐步充實紀念公園裡的實體建物,也讓曾在此服役的官兵有個紀念青春之處。
用熱情重拾服役時的記憶
曾在砲陣地紀念公園現址(防空砲兵210-1連)服役的空軍上士何超倫,得知過去服役的據點改建成砲陣地公園後,便決定與一群熱愛防砲部隊的同仁無償修繕,就是要讓這門40砲重拾昔日的光芒;讓高齡77歲的它,成為目前全國(含外離島)唯一能夠局部操演的展示火砲。
此外,何超倫感性的說:「在動砲前,我們會列隊向這些砲敬禮,因為它是我們的兄弟、我們的長官。」在罕見人跡的山林深處,仍是依照軍禮操作,毫不馬虎,可以想見過去部隊扎實的教育。
原汁原味保存青春回憶
為了讓到訪的民眾更加了解民國70到80年代服役時的樣貌,何超倫與友人四處奔波,找回了當時的軍服款式、臂章、徽章和生活的各種用具;同時,為還原當時戰備的樣貌,何超倫向空軍申請借用40砲訓練彈,並請三義的木工師傅採1比1的大小復刻,依照當時的規定上色,就是要將每個細節原汁原味呈現。
何超倫打趣地說:「30年前服役的時候很窮,什麼都買不起;30年後可以保養這些武器裝備,這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感覺。」從何超倫的談笑間,展現出他將青春的珍貴記憶保存下來的成就感。而40砲陣地紀念公園設立,也讓更多人有機會親身探訪國軍當時駐紮的真實景象。
許多民眾在40砲前駐足拍照。(記者傅啟禎攝)
營舍經重新整修後,已恢復成過去的樣貌。(記者傅啟禎攝)
砲陣地旁的石頭上,仍刻有心戰標語。(記者傅啟禎攝)
曾擔任砲長的何超倫,四處奔走下,將服役時的各式裝備、服制、徽章完整蒐集。(記者傅啟禎攝)
湖山里長李秋霞,因感念空軍提供住所之情,擔任里長後積極保存空軍防砲歷史文物。(記者傅啟禎攝)
何超倫上士向空軍申請訓練用彈,並請木工師傅1比1複製,並依規定上漆。銅製銘牌為40砲的序號識別,清楚標記製造年份為1943年。另外何超倫也蒐羅了空軍防砲早期徽章。(記者傅啟禎攝)
40砲彈藥箱,一箱可裝16枚砲彈。(記者傅啟禎攝)
營舍內展示各時期空軍裝備。(記者傅啟禎攝)
營舍內展示各時期空軍裝備。(記者傅啟禎攝)
營舍內展示各時期空軍的軍服。(記者傅啟禎攝)
營舍布置成民國70-80年代的樣貌,當時的安全士官守則與衛兵守則以及各項擺設也完整復刻。(記者傅啟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