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烈嶼鄉發現世界新物種「金門鐘螺」 登上國際期刊

▲「金門鐘螺」外殼堅固且呈金字塔形,螺紋色彩鮮豔。(圖/洪清漳提供)
▲「金門鐘螺」外殼堅固且呈金字塔形,螺紋色彩鮮豔。(圖/洪清漳提供)

原來貝殼世界也可以這麼美麗,由金門洪清漳老師所率領的潮間帶生物資源調查團隊,意外在烈嶼鄉的岩縫中,發現一顆由粉、紫、黃、白等顏色相間的金字塔型「鐘螺」,經送往國外鑑定為世界級新物種,洪老師以發現地命名為「金門鐘螺」,來紀念金門這塊土地。

 

發現於金門淺海的新鐘螺物種Calliostomahungi Huang & Fu,2019 為軟體動物門,古腹足總目,鐘螺科,麗口螺屬,種名hungi, 獻名給首先發現並提供成為研究材料之洪清漳先生,並由他以發現地命名為"金門鐘螺"。

 

這顆世界首筆紀錄「金門鐘螺」,外殼堅固且呈金字塔形,前2個螺紋為米色和粉紅色,其餘部分為深紫色至淡紫色,金黃色至象牙色,間隙內有強褐色線狀,臍帶表面呈虹彩狀。螺旋雕塑由緊湊的圓形珠狀組成,縫合線十分獨特。

 

洪清漳在發表記者會上表示,最初是在金門料羅港旁的消波塊上發現「金門鐘螺」的縱跡,雖然牠的體積僅0.4公分左右,但鮮艷的螺紋色彩立刻令他著迷,翻閱了國內外諸多圖鑑皆查無所獲,最後在台灣學者黃式毅與傅譯鋒協助鑑定,並於108年2月發表於國外期刊,才證實牠世界級新物種身份。

▲金門縣烈嶼鄉洪清漳發現世界級新物種「金門鐘螺」。(圖/蔡若喬攝, 2019.05.02)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鐘螺科也稱馬蹄螺科,呈圓錐形,很像馬的蹄,可以減少海浪沖擊的力量,顏色大都與環境類似,具有保護色的功能,牠們平時躲藏在岩礁上或岩縫中,等夜間退潮時才出來覓食,以岩石上的藻類為主食,全世界有800餘種,目前台灣紀錄有60種左右。

 

該處自105年委託金門縣戰地史蹟學會進行「烈嶼潮間帶生態影像拍攝及撰稿」案,此次調查成果總共在烈嶼地區發現286種潮間帶生物,其中近40種在臺灣從未有任何紀錄,該成果亦出版書籍,書名「烈嶼潮間帶生物資源」,也曾在上庫社區活動中心辦理新書發表會。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
重慶南路書街慘澹 45年老字號「建弘書局」熄燈倒數
南安小熊野放爭議 徐國勇臉書道歉
搭機到長灘島訪友 出機場驚覺「人在巴拉望」他嚇傻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台灣屋脊被破壞 山頭變「禿頭」
絕美照!玉山群峰被「飛碟雲」籠罩了
禮儀師年薪120萬真好賺?網曝殘酷條件
種完辣椒「尿尿像在燒」 用這項終得救
愛滋防治新頁 ART療法證實能阻HIV傳染
【健康大調查】你給自己「免疫力」幾分?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蘇揆:勞工退休金 每人多一萬
野放小熊跟拍惹議 女主播道歉
台灣「神祕阿拉伯王」榮總癌逝

______________

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