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瓊林民防館 銘記戰地政務歷史軌跡

記者陳怡璿/專題報導

民國57年,金門在前總統蔣中正「時時備戰,日日求新」訓示下建立「戰鬥村」,加強島上居民編組,期使人人成為戰鬥員、村村都是戰鬥堡,以達全面制敵成效。其中,瓊林位處重要戰略位置,曾為重要的戰鬥村,金門國家公園於98年在此設置民防館,介紹民防隊歷史、編組、任務及制服等,藉由民防隊歷史沿革及各項裝備陳展,營造6、70年代戰鬥金門的特別形象,銘記戰地政務時期的特殊風貌。

同島一命 鞏固軍民聯防戰力

民國38年,金門縣府撤廢,改行軍管區制,金門被劃分為金東、金西、烈嶼3區,各區設民政處,隸屬各軍區管轄,以「管、教、養、衛」與系統化的編組鞏固軍民聯防戰力。早期民防武力偏重軍勤任務訓練,平時則協助國軍進行構築工事、裝卸貨物、開山築路、挖掘戰壕、線溝等,戰時則展開傷患救援任務。戰鬥村體制建立後,則著重軍事訓練,將全村居民納入編組,形成一個堅強的戰鬥體;依照《民防隊組織條例》規定,凡設籍於福建省金門和馬祖地區的居民,符合條件者均須成為民防隊隊員,不分男、女,皆需為守疆衛土奉獻己力,展現「同島一命」決心。

烽火歲月 彰顯堅韌意志

走進瓊林民防館,映入眼簾的不僅有民防員訓練、參與國慶閱兵的歷史照片,更陳展探照燈、喊話器、通訊系統等一系列裝備,讓參觀民眾得以看見早期民防隊編裝全貌。其中,民防隊參與國慶閱兵大典的歷年閱兵服也展示於架上,讓民眾一覽閱兵服隨年代不同而演變的別出心裁設計,彰顯金馬兒女的堅強意志與驕傲。

值得一提的是,民防館內也藉由生活管制展示區,忠實呈現戰地政務時期,金門居民有別於本島的生活樣貌。透過展示區資料解說,也可了解當年不得養鴿、養羊等各項管制,前者是為了避免鴿子成為通訊工具,後者則是因金門當時處於大量植樹時期,一旦將羊野放,木麻黃便難逃其口。此外,更能看見在「八二三戰役」期間,島上居民的生活翦影,例如孩童在戰壕中玩耍的歷史照片,除呈現戰地居民的生活點滴,更展現在艱苦卓絕的歲月裡,島上居民堅忍不拔的堅韌意志。

瓊林民防館介紹民防隊歷史、編組、任務及制服等,銘記戰地政務時期的特殊風貌。(記者陳怡璿攝)

民防隊參與國慶閱兵大典的歷年閱兵服,可見不同年代的別出心裁設計。(記者陳怡璿攝)

金門縣民眾自衛總隊時期「金湖大隊蓮庵中隊」軍旗、旗套。(記者陳怡璿攝)

民防館內展示金門民防組織變革。(記者陳怡璿攝)

館內展示交換機與配線箱等民防隊通訊設備。(記者陳怡璿攝)

戰地政務時期,從事捕魚、採蚵維生的民眾,發給漁民證和蚵民證,憑證可以在規定的時問內,從規定的地點出海捕魚及採蚵。(記者陳怡璿攝)

八二三戰役「單打雙不打」期間,孩童於戰壕玩耍的歷史照片。(記者陳怡璿攝)

(順遊景點)

(交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