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十萬不手術 自體血液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醫療團隊發表新的退化性關節炎治療,透過自體的血液分離,體外培養血液單核球,再打到膝關節補充膠原蛋白,改善膝關節退化問題。提供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不開刀的另一個選擇,這項技術,臨床上2年來治療150例。
#膝關節#膠原蛋白# 退化性關節炎
#TVBS新聞 #TVBS直播 #TVBS新聞網
醫療團隊發表新的退化性關節炎治療,透過自體的血液分離,體外培養血液單核球,再打到膝關節補充膠原蛋白,改善膝關節退化問題。提供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不開刀的另一個選擇,這項技術,臨床上2年來治療150例。
#膝關節#膠原蛋白# 退化性關節炎
#TVBS新聞 #TVBS直播 #TVBS新聞網
許多人早上最喜歡配早餐的飲料就是豆漿,豆漿不只好喝,其實也有很多好處! 亞洲人最適合蛋白質 乳糖不耐症也能喝 診所院長傅裕翔在《你的主廚醫師 傅裕翔 高齡醫學內科 新北五股成泰 長照養生抗老慢性病專業》分享,豆漿的含量與牛奶接近,每100毫升含2.8克大豆蛋白,而且大豆蛋白在品質上與乳清蛋白同屬最高評級的蛋白 (PDCAAS, Protein Digestibility 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國際公認蛋白質評估標準),同時又可以避免亞洲人常見的乳糖不耐症等副作用,可說是亞洲人最適合的蛋白質來源之一。 豆漿4大好處 防糖尿病、高血壓 1、增進腦部健康 :豆漿富含的Omega3脂肪酸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健康脂肪,與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有關。豆漿中的鎂、鈣元素則能降低腦血脂,防止腦栓塞和腦出血。 2、改善心血管健康 :豆漿是人體吸收鉀一個非常好的來源,有助於維持較低的血壓和規律的脈搏。豆漿的各類營養素也對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有益,能防止高血壓和冠心病。 3、減少更年期不適 :每100cc豆漿約含有25毫克大豆異黃酮,可補充女性雌激素,減少熱潮紅之類的更年期症狀。 4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 特別請營養師程涵宇公開她的早餐菜單,並教導讀者如何挑選早餐的食材,讓天天都充滿元氣和活力。 無糖綠茶300ml+秋葵洋蔥炒鮮菇+烤鯖魚一塊+豆腐一塊 無糖綠茶:綠茶中的兒茶素能抑制脂肪細胞分化及增生,還能抑制腸道吸收脂肪,調解血脂,讓身體不易形成體脂肪。 秋葵:擁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減少醣類吸收,是減肥人士的菜單常客。 洋蔥:洋蔥有豐富的槲皮素與類黃酮,能抑制脂肪生成,降低BMI,容易入菜又有飽足感。 鮮菇:一年四季取得容易,有超高的膳食纖維及鉀離子,本身零脂肪,還能夠幫助多餘脂肪的排出,同樣適用水腫族。 鯖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抑制脂肪囤積的Omega-3脂肪酸,同時有燃脂的效果。 一塊豆腐:低卡零膽固醇又有飽足感,是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可保持肌肉質量。 ※小叮嚀:同樣有燃脂效果的飲料還有咖啡及冰水,都能夠讓身體燃燒更多熱量。 延伸閱讀: 。週三早上起床狂打噴嚏?來份抗過敏增強免疫力的早餐 。營養師星期二早餐大公開,今天來份護心活血補氣餐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超過8天向上,死亡也冒小高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2708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6793例本土個案及29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74例死亡,不但本土病例數較上周四同期再增加41.5%,且死亡人數也寫下自去年11月17日(單日77死)以來時隔77天新高。 今日新增26...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弘頎報導】國民健康署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發文提到,秋分過後的白天時間短,夜晚時間長,下班後能曬到太陽的時間變少了,飲食上建議應多增加鯖魚、鮭魚、鮪魚、蛋黃和日曬過的木耳及香菇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也可選擇強化維生素D鮮奶。試著每天早晚1杯奶,把乳品先喝個夠,同時多挑選魚類與蛋食用,攝取優質蛋白質與維生素D。 藥師毛志民表示,維生素D是脂溶性營養素,不但能幫助鈣質吸收保護骨質,更是維持免疫力的要素,除了飲食外,還是要把握時間外出曬個太陽,從陽光中獲取維生素D。 補充維生素D恰恰好即可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近期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沒有維生素D缺乏症、骨質疏鬆症等任何骨骼疾病的健康的中老年人,補充維生素D無法預防或降低任何部位骨折的風險;但是對於確知患有維生素D缺乏症、骨質疏鬆症或曾骨折的患者,建議要攝取足量的鈣質與維生素D。 8月8日,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參考現有文獻,經該會專家討論後針對骨質疏鬆症患者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量建議: 1. 針對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患者,每日建議的鈣質攝取量為至少1200毫克。50歲以上男性之骨質疏鬆症患者,每日建議的鈣質攝取量為至少100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春節期間,親友歡聚機會大增,疾管署表示,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890人次,雖較前一週2019人次下降,但主要因春節連續假日部分門診休診所影響,而單從急診就診人
很多人因為沒有安全感,在不安和焦慮中度過,因此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變大,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做過一項調查,數據來自該校100年來的175萬個學生,探討出「容易罹患心臟疾病的星座」,以及每個月份容易得到的疾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弘頎報導】在過去的30年裡,癌症治療的進步提高了癌症患者的存活率,並使更多的人在接受治療後多年不再復發。這些挽救生命的治療方法雖然在治療癌症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有時會導致心血管循環系統出現問題,稱為心臟毒性。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心臟毒性可能在癌症治療期間發生,或者在癌症治療後的幾天、幾個月或幾年裡,一旦患者的癌症受到控制,生活不再受到癌症困擾,但隨之而來可能要面對因為化療誘導的心臟毒性所引起的心臟損傷,這些損傷帶來的症狀可能會降低生活品質,並增加心臟相關原因導致的死亡風險。 癌症治療一定會導致心臟毒性嗎? 雖然某些癌症治療會導致心臟毒性,但並非所有類型的癌症治療都會,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治療種類,包括:某些化療如小紅莓、胸部放射治療、某些標靶治療、單株抗體和預防癌症復發的藥物等。這些癌症治療可能會導致心臟泵血效率降低,導致血流變化甚至增加血栓的風險,從而導致心臟病發作 。這些心臟併發症當中最常見的是鬱血性心臟衰竭,而最嚴重的心臟毒性則是心肌炎和冠狀動脈疾病,甚至是急性心肌梗塞。癌症治療可能引起的其他心臟問題包括低血壓、高血壓、心律不整和瓣膜疾病。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資料來源/高敏敏營養師春節到除了年夜飯,大家有沒有發現家裡突然多了很多「懷念的老味道」?過年就是要吃傳統點心呀!敏敏營養師貼心幫大家準備好熱量圖鑑,最喜歡哪一個老味道?過年傳統點心熱量表(以下為每100g之熱量數值)花生糖 562 kcal牛肉乾 525 kcal花生貢糖 511 kcal花生麻荖 504 kcal寸棗 495 kcal牛軋糖 477 kcal芝麻麻荖 473 kcal生仁 466 kcal核棗糕 425 kcal花生新港飴 413 kcal沙其瑪 372 kcal鱈魚絲 334 kcal豬肉乾 329 kcal黑糖發糕 231 kcal紅豆年糕 225 kcal 高敏敏營養師提供吃完零嘴後可搭配水果,增加飽足感!過年過節最溫暖的就是一家大小團圓,聚在電視機前或牌桌上,吃著零食聊著天,嘴喊「砰砰砰!」但有沒有發現100g的花生糖、牛軋糖熱量就非常驚人,小心過年飲食不忌口,健康會跟著HOLD不住。敏敏營養師,零嘴建議真的要適可而止,拿出能吃的份量,其他就綁起來,吃完趕快搭配新鮮水果一起吃,增加飽足感、攝取營養!吃了發糕,要減少當天
民視新聞/黃郁涵、吳東懋台北報導你有吃過太硬的食物造成牙齒斷裂的經驗嗎?一名牙醫分享看診時,遇到一名年輕女子說只是輕輕咬一下芭樂,牙齒就痛到受不了,一檢查發現原來是牙齒斷了,醫師表示,當天就有3位因為吃芭樂牙裂的患者,牙醫也解釋,本身有蛀牙或牙齒缺陷的人都有可能遇到這樣的狀況,只要細嚼慢嚥就能避免。
[NOWnews今日新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1)日COVID-19新增31,501例本土病例,境外移入300例,另外死亡個案有48例,其中有1例特殊死亡個案為40多歲女性。指揮中心指出,今...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住台中的49歲賴小姐,右眼在3年前開始出現看線條扭曲、變形的現象,自覺看東西還看得清楚,竟不以為意,直到症狀持續數月不見改善,才就醫檢查,赫然發現眼中長了一顆腫瘤,轉診確認為罕見的眼內黑色素惡性腫瘤,在林口長庚醫院醫療團隊安排質子放射治療之下,幸運不需要摘除眼球,視力扭曲狀況也獲得改善,完全恢復到1.0。 林口長庚眼科部部主...
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因椎間盤突出接受微創手術,目前復原情況良好。醫師指出,年紀大、常搬重物或彎腰都是好發原因,急性發作常見手腳發麻、無力症狀,嚴重者可能大小便失禁;多數患者休息或吃藥可緩解,若疼痛遲未改善,則須考慮手術治療。
近日美國研究表明,新冠口服藥「莫納皮拉韋」在患者體內引起新的病毒突變。而彭博資訊報導,研究人員擔心,這種藥物恐產生傳染性更強的變種病毒。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沒有發現傳播力、抗藥性和致病力有關的新變異株產生。
痛風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根據健保署資料,全台超過50萬人飽受痛風所苦,若未接受治療,恐損害腎功能,再嚴重可能要洗腎。一名男子因腳趾頭關節紅腫就醫,醫生一看赫然發現其實是痛風,且問題就出在前一天的飲食,導致體內尿酸激增,鐵齒不改變飲食腎功能竟衰退至跟60歲的人一樣。
護眼愛用的葉黃素保健品,過去曾遭食藥署調查含量標示,發現13件中6件不合格,有的甚至1粒僅含0.1毫克葉黃素,與產品標示的30毫克差距甚大。眼科醫師告訴你,其實不用靠營養品,葉黃素也能從食物中補足。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解釋,黃斑部是眼睛看東西最重要的部位,因其黃色斑塊部位外觀而名。光線照射物體進入眼球後,藍光會被黃斑部葉黃素中和,不至於傷害眼睛。 葉黃素則是黃斑部營養來源,但因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只能透過外在吸收,補充足量葉黃素對護眼非常重要。 最佳來源:蛋黃、綠色蔬菜、黃色水果 平時早餐一顆水煮蛋、一天吃一碟綠色蔬菜、不時補充黃色水果,陳瑩山力行護眼飲食,在門診也會推薦病患。 他表示,蛋黃含豐富葉黃素、玉米黃素,吸收率又是蔬菜的4倍,容易被人體所使用,每天一顆是他最推薦的補充法。近期研究也證實,蛋黃的膽固醇與血中膽固醇高沒有絕對關係,建議可以用水煮、清蒸方式,代替油煎,避免心血管問題。 此外,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空心菜、綠花椰菜等;黃色水果如木瓜、黃西瓜、芒果也有很多葉黃素。份量來說,一天只要吃到一碟(碗)蔬菜,飯後一份水果,再搭配一顆水煮蛋,就能達到建議攝取量(6-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陳至中台北2日電)台灣拚5、6月COVID-19降級,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說,將參考國際解除緊急狀態時機,不會完全同步,但5月是會有重大改變,法定傳染病改類後,指揮中心將降級或撤除。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營養學會(AND)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採取素食飲食有益身體健康,且大眾也逐漸可接受此飲食概念。實務上也有人開始減少肉類攝取,但不免會出現素食、純素飲食是否健康的疑慮,營養學會表示適當的素食,包含純素,對身體來說有益健康且營養充足,並能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美國營養學會列出五個有關植物性飲食的迷思:迷思一:採用素食、純素飲食,很難獲得足夠的蛋白質肉類已成為蛋白質的代名詞,儘管如此,透過多樣化的飲食,即使不吃肉,也可以輕鬆獲得足夠蛋白質。與動物性蛋白質來源相比,植物性蛋白質通常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和更少的飽和脂肪,這兩個要件是維持心臟健康飲食關鍵。植物性蛋白質來源:豆類(黃豆、扁豆、豌豆和花生)、豆製品、全穀類、堅果和種子。對於奶蛋素食者來說,低脂或脫脂奶製品和雞蛋也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迷思二:維持強壯骨骼,飲食中必須包含乳製品乳製品並非唯一幫助建立和保護強壯骨骼的食物。骨骼健康需要多種營養素,包括鈣、維生素 D 和蛋白質。羽衣甘藍、綠花椰菜、青江菜、含鈣豆腐和強化豆漿等,多種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鈣。菠菜的鈣含量較高,但草酸鹽含量也很高,會降低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