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火災怎麼處理?能碰水嗎?手機、行動電源、電動車都有鋰電池!鋰電池充電該注意哪些事?

鋰電池火災發生怎麼辦?新北市土城發生嚴重火警,疑因園藝用的綠籬機充電鋰電池爆炸起火,釀成3死悲劇。究竟鋰電池火災怎麼處理?能碰水嗎?鋰電池爆炸原理又是什麼?鋰電池燃燒氣體有毒嗎?生活中常見的鋰電池有哪些?鋰電池充電該注意什麼?鋰電池安全回收管道又有哪些?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帶你一次了解,防患未然!

相關新聞》新北土城惡火奪3命 疑鋰電池充電爆炸釀禍

Germany, Europe - 2023: Person Holding Lithium Battery
鋰電池火災發生原因多元,使用時務必多加留意,以免發生危險。(示意圖/Getty Images)

常見鋰電池有哪些?鋰電池火災原因為何?

市面上販售的3號、4號、鈕扣型等一次性電池,與筆電、手機內含的電池,雖然被統稱為鋰電池,但兩者不盡相同。國家實驗研究室正德防火指出,僅能放電一次、不可回充的電池,稱為「鋰電池」,主要內容物為金屬鋰;而可回充、重複使用的鋰電池類型,主要內容物是電解液,全稱「鋰離子電池」,只是經常被簡稱為鋰電池。

鋰離子電池具有無記憶效應、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等特性,用於許多3C產品,日常生活隨處可見,像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穿戴式裝置、電動車、油電混合車等,以及土城火災中的電動綠籬機,多以鋰離子電池作為供電來源。

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及了解,下文將著重介紹「鋰離子電池」,並以「鋰電池」代稱。

花蓮縣消防局提醒,鋰的特性活潑,鋰電池可能因為過度充電、外部短路(電池組內部絕緣不良所引起的短路)、內部短路(電池芯內部隔離膜絕緣失效,使正負極接觸,進而引起的短路)三大因素自燃。台電電力粉絲團曾發文建議,準備關燈睡覺或外出時,建議先拔除電源,因為電器在充電時仍需留意,有任何情況才能即時發現處理。

鋰電池爆炸原理為何?

防火防災公司川圓科技表示,鋰電池不能保證百分百安全,在某些特定環境下,甚至會發生爆炸。這是因為鋰離子電池易發生「熱失控」,當阻擋電池中電子流動的隔離板失效時,陽極和陰極直接接觸,就會發生這種情況。爆炸起火原因包括:鋰電池負極容量不足、水分含量過高、內部短路、鋰電池過充、外部短路等。

鋰電池過熱引發爆炸正是一連串「熱失控」所造成的結果。簡單來說,當鋰電池的溫度到達一定程度,內部的熱反應就會不斷加速累積,直到外層包裝無法承受時,就會直接炸裂造成人身傷害。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團隊曾記錄鋰電池從過熱到爆炸的過程,當常見的18650鋰電池被加熱到攝氏90度至120度時,就會開始破壞部分電池元件,隨著溫度不斷上升至200度至260度,電池內部就會完全失控導致爆炸。不過,台南市消防局表示,鋰電池正常使用並不會突然爆炸,民眾不必過度恐慌。

鋰電池爆炸是潑水造成的?鋰電池火災能不能用水滅火呢?

新北土城鋰電池火災發生時,一度傳出「看到火用水去潑,反而導致爆炸」的說法,究竟鋰電池起火,能不能用水去撲滅呢?林金宏的消防天地指出,事實上,鋰電池噴水不會爆炸。因為鋰電池起火後,本來就很容易出現爆炸現象,最有可能的狀況是噴水時,剛好這個鋰電池正要爆炸,才會誤以為是噴水引起爆炸。記住鋰電池火災需要用大量的水搶救,用水搶救鋰電池火災,並不會引起爆炸。

Yahoo奇摩新聞採訪消防員黃先生補充,鋰電池起火時,如果第一時間無法用大量水冷卻,可能會有熱失控、爆炸的現象,進而又點燃周圍的材料。這時要注意避免波及周圍可燃物,並等鋰自己反應完畢,直到所有熱失控反應結束。過程中仍要持續以大量的水降溫,以減低熱失控。網傳的「鋰電池火災潑水導致爆炸」其實是錯誤的說法。

鋰電池冒煙起火,我該怎麼辦?

鋰電池相當常見,每個人家中或多或少都有鋰電池,要是遇到起火事故,後果恐怕不堪設想。為此,Yahoo奇摩新聞採訪新竹縣消防局火災調查科代理科長周柏年,並且綜合消防署公告的「鋰電池火災滅火注意事項」,提醒民眾若不幸遇到鋰電池火災時,除了盡快撥打119,緊急處理可以這麼做:

  • 小型鋰電池:例如手機、筆電、行動電源。當小型鋰電池冒煙、膨脹,可能是電池芯內部正負極短路,或是保護裝置失效過度充電引起,接著會有多次噴火等燃燒。建議先示警建築物內人員離開拔掉充電器插頭關閉房門可使用乾粉滅火器初步滅火,有機會將火災撲滅;若覺得情況尚不危急,在不影響自身安全、穿戴適當防護裝備下,可用夾子將小型鋰電池移至戶外空曠處,再將其完全浸泡於水桶中降溫,滅火效果更佳。

  • 大型鋰電池:比如電動機車、電動車等。通常發現冒煙時,電池芯溫度已異常上升,從冒煙到電池熱失控、燃燒爆炸,時間往往很短暫,如此短時間內,很難快速反應拔掉充電器插頭。比較實際可行的做法是,把握黃金時間,示警他人一起離開住家,關閉電池所在房間的門,於戶外撥打119報案,行有餘力再關閉屋內總開關。特別提醒的是,民眾若朝起火處少量的潑水滅火,其實無濟於事,而民眾家中可取得的滅火器,大多數為乾粉滅火器,效果也不大,在非危急狀況下,使用乾粉滅火器是有機會滅火的,但也僅侷限於小型鋰電池火災,遇上大型鋰電池起火,很可能無法將火勢撲滅,更好的方式是趕快離開現場,請消防人員不斷噴灑大量的水,以達散熱與降溫,減低和阻斷電池芯產生的熱失控。

延伸閱讀》比一般火警用水高40倍!鋰電池火災如對上「吃水巨獸」 打火難滅原因曝

鋰電池燃燒氣體有毒嗎?

鋰電池燃燒的煙看似灰白,實則有毒。腎臟科醫師、毒理學專家顏宗海直言,鋰電池燃燒會產生有毒物質「氟化氫」,可能刺激呼吸道、傷害肺部,嚴重時甚至會造成呼吸衰竭,建議各位在鋰電池火災發生時盡量不要外出,特別是呼吸道敏感的族群;不得不出門的話,則請戴上N95口罩保護自己,一旦出現胸悶、喘等症狀,絕對要盡速就醫。

鋰電池充電要注意哪些事?

鋰電池充電與使用方面,統整消防署台南市消防局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台南分局的說法,應留意下列事項:

  • 充電時,使用原廠且無破損的充電線。

  • 勿在陽光直射、高溫不通風、周圍有易燃物的環境下充電,尤其應避免放在床上,防範鋰電池過熱釀災。

  • 充電過程中,如有冒煙或飄出異味,應盡速移除電源。

  • 切忌一邊充電一邊使用。

  • 不要在睡覺或長時間無人看管下充電,電充飽後趕快移除電源,防止鋰電池過熱膨脹;若是長時間不使用,可以取下鋰電池,以防降低其使用壽命。

  • 鋰電池產品嚴禁敲打、摔碰、撞擊、受潮,如果外觀已經膨脹或破損,最好停止使用。

  • 攜帶備用鋰電池時,可以用電氣絕緣膠帶貼住正負兩極,或用夾鏈袋密封,避免金屬物品接觸電池兩極導致短路。

延伸閱讀》電動自行車充電自燃 消防局提供9項建議

使用鋰電池平時還要注意什麼?

既然鋰電池存在風險,那麼如何正確選購、安全使用便很重要了!消防署表示,購買鋰電池時,應留意以下事項:

  • 選擇標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商品檢驗標識」的商品。

  • 檢視廠商名稱、地址、型號等各項標示是否清楚。

  • 檢查商品內是否附有中文說明書,或者包裝上是否標明產品使用方法、注意事項。

  • 選購有提供保固服務及投保產物責任險的產品。

  • 可以挑選「鋰聚合物電池」產品,安全性優於鋰離子電池。

鋰電池回收怎麼做?鋰電池回收管道有哪些?

即使鋰電池可以充電重複使用,但也有一定的使用壽命。提醒大家,當鋰電池需要淘汰時,切勿隨意丟棄或丟入垃圾車內,以免釀成危險。苗栗縣政府台中市環保局資源回收網均提到,用不到的鋰電池仍可能存有殘餘電力,應依《廢乾電池回收貯存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處理之外,也要注意以下事項:

  • 廢電池不得露天貯存,且請勿存放於陽光照射和高溫區域。

  • 貯存鋰電池的區域及貯存包裝,應防範水分進入。

  • 留意是否有包裝狀態較新的電池(可能含電量較高),並注意絕緣貯存。

  • 廢二次鋰電池應以1/1000鹽水放電7天以上後再貯存。

  • 回收廢二次鋰電池時,應在正負極貼上絕緣膠帶,防止短路。

你可能想接著問,到底哪些地方可以安全地回收鋰電池?環境部說明,台灣的廢電池回收管道十分多元,多數超商(如7-11、全家)、超市(如頂好、松青)、量販店(如家樂福、大潤發)、藥妝店(如屈臣氏、康是美)、3C通訊行、攝影器材行、照相沖印店等,皆設有廢電池回收站點,部分店家甚至會提供廢電池回收優惠,民眾前往回收前可先致電確認哦!

各位也可透過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資源回收網,找到環保機關核可的回收廠商。點選「回收項目」後,回收項目與回收子項目的下拉選單,均選「廢乾電池」(指3號、4號、鈕扣型等一次性電池),接著按照自身需求,選擇交付「清潔隊」、「回收業」、「處理業」或「受補貼處理業者」,再選定所處「地區」,便能找到可回收廢乾電池的單位和聯絡資訊。讀者朋友也可自行用塑膠容器蒐集廢乾電池,在倒資源回收時,交給清潔隊資源回收車處理。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羅芋宙

參考資料

鋰電池保護機制概述(國家實驗研究室)
如何預防鋰電池火災?鋰電池起火適合何種滅火器?電動車火災怎麼滅?(正德防火)
鋰電池自燃 你會怕嗎?(花蓮縣消防局)
什麼原因會造成鋰電池起火?(川圓科技)
外出或睡覺時也還在充電嗎?(台電電力粉絲團)
【鋰電池使用安全~ part-1】(消防署臉書粉絲專頁)
鋰電池火災滅火注意事項(消防署臉書粉絲專頁)
選購鋰電池行動電源注意事項(消防署臉書粉絲專頁)
使用鋰電池產品注意事項(消防署臉書粉絲專頁)
「鋰電池」您注意了嗎?!(台南市政府消防局)
土城3死火災相關報導的解析(林金宏的消防天地)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台南分局提醒您!具鋰電池商品充電的注意事項(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台南分局)
電池新革命!二次鋰電池回收應注意(苗栗縣政府)
資源回收物品查詢(台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資源回收網)
廢乾電池回收真方便!(環境部資源循環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