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進印度股市 押寶哪些產業 人口紅利、稅改制度、施惠外資 讓產業積極轉型

-

【魏聖峰╱先探2303期】

美國與中國關係這幾年惡化,美國積極拉攏印度成為聯盟夥伴,鼓勵外資工廠從中國離開後轉進印度設廠。印度總理莫迪擔任印度總理八年,改革印度稅改制度、放寬國營事業股權給外資認購,積極讓印度轉型。推升印度股市不斷創新高,短線股市漲多後,四日傳出莫迪的印度人民黨選舉結果沒有預期好,造成股市印度大震盪。

莫迪總理從二○一六年主政以來,印度平均經濟成長率為六.三七%,從○五年到去年的二十年期間,印度平均經濟成長率為六.六四%,高於其他全球經濟同期間表現的三.六%。莫迪主政雖然沒有加速經濟成長力道,卻也讓經濟更開放。印度擁有龐大的人口紅利(十四億人),而民眾數理能力較強,這幾年教育普及,推動當地科技進步。年輕的人口紅利,提供印度經濟發展所需的人力。印度經濟長時期穩定成長,提供印度股市多頭的動能。

印度股市走長多

從印度股市的長線走勢來看,○二年是起漲點。當年高盛證券提出金磚四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投資概念,帶起一波新興市場的漲勢。不過,中、俄與美國關係惡化,造成這兩地股市目前都已落入空頭市場。從金磚四國提出的二二年至今,印度股市只有在○八、一一和一五年這三年下跌,其他年度都上漲,甚至於在二○二○年新冠疫情、二二年國際主要央行因通膨而大幅升息的這兩年,印度股市都還是上漲,凸顯多頭市場力道十分強勁。

印度股市長年多頭走勢下,尤其是一七年以後連續九年走多頭,推升股市總市值強勁成長,在今年一月底一度超越港股,成為全球第四大市值的股市。最近港股反彈,港股市值又反超回去。即便如此,印度股市的市值終究會超越港股,因為這兩地的經濟前景大不同,印度是大家都看好的經濟體,政府全力支持經濟成長。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國會大選要舉行一個月才會有結果,今年四、五月是印度大選。根據過去三十年年度漲跌幅來看,大選年平均股市漲幅二八.九%,若是平常年平均漲幅僅十.六四%。

相對的,今年三月間《香港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直接讓香港內地化。之前中國是世界工廠時,香港是貨物進出中國最大的集散地,一度僅次於東京的亞洲金融重鎮。如今外資工廠大量撤出中國,加上內地化效應,外資在香港金融市場的交易量下滑,都讓經濟大不如前。即便印度股市市值還排在港股之後,未來超車港股的機率很高,兩地的經濟發展趨勢,印證在股市表現。

工業是最重要的產業

印度是一個新興經濟體且勞動資源豐富,未來潛在成長能力十足。工業、基礎建設的需求成為經濟成長的動能。從前十六大資本市值企業來看,工業、電信、個人消費、煤礦業和銀行業都能入列資本市值最高的企業,科技業只占印度產業中的一環,不是對GDP貢獻度絕對值最高的產業。因此,科技業未來在經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印度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和足夠的鋼鐵產業,汽車業在印度也還有不錯的發展空間。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去年拜訪印度總理莫迪,看起來特斯拉有望在今年就會決定在印度設立超級工廠。本土的塔塔汽車以及印度Maruti與日商鈴木汽車(Suzuki)合資的Maruti Suzuki印度公司,這兩家汽車製造商都擠進印度前十六大資本市值企業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