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多則網傳地震防災訊息「地震時,要往黃金三角空間跑」、「要躲在冰箱或鐵櫃旁」、「要往樓上跑」、「馬上開門、關燈、關瓦斯」?

事實查核報告#730

多則網傳地震防災訊息「地震時,要往黃金三角空間跑」、「要躲在冰箱或鐵櫃旁」、「要往樓上跑」、「馬上開門、關燈、關瓦斯」?

發布日期/2020年12月11日

經查:

一、專家表示,地震時,找室內空間的黃金三角理論及「馬上去開門、關燈、關瓦斯」是不正確且過時的觀念。地震正確逃生方式為「趴下、掩護、穩住」,找掩護物、保護頭部,並遠離玻璃窗。

二、專家提醒,「地震時跑去冰箱、鐵櫃旁」是錯誤的逃生觀念。大型家具若未固定,易在搖晃時倒塌,且難判斷倒塌方向,不建議民眾這樣做。

三、專家提醒,不建議民眾在地震搖晃當下向外逃生,也不建議往樓上跑。

四、專家表示,電梯樓梯間確實是建築物較穩固之處,如地震發生時民眾剛好在附近,可以就近利用,若距離太遠,建議不要隨意移動。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流傳多則關於地震逃生的訊息:

「如果再地震時,帶著手機、一瓶水,往大樓的 電梯樓梯牆角下 抱頭蹲著,那處是住宅結構最強的「金三角」位置,版牆倒塌形成一個三角空間,之後等待救援!」

「建議: 遇到大地震時,如果住的大樓有電梯,可以趕快跑到電梯旁邊站著。因為通常電梯的四周圍都是混凝土牆結構,是整棟建築物當中最堅固的地帶。 但是不能選擇透明的電梯,也不能坐電梯。」

「晚上睡覺要注意餘震
地震注意安全
1。排除床頭掉落物
2。打開房門
3。掛個哨子(小七買,救難犬才聽得到你)
4。往樓上跑
5。拿條床單,可以把自己固定
6。帶瓶水
7。來不及的,跑去冰箱旁,(水箱與人同高,耐壓,有食物)」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圖2:通訊群組傳言擷圖。


圖3: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地震時,找到房屋的生命三角(或稱黃金三角)來躲藏的理論,是合適的防災方式嗎?民眾應該採取何種做法?

(一)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表示,「生命三角理論」並不是正確的地震逃生知識。因為在地震當下無法預測建築物倒塌方向,更無法判斷哪裡是救命的黃金三角,且在移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物品倒塌的危險。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表示,「地震時先去開門、關燈、關瓦斯」都是過時的觀念。正確的地震逃生原則是馬上找到掩護物,如桌子下、堅固樑柱牆角旁,並以隨手物品(如背包、枕頭)保護頭部,保護自身安全,並盡量避免在玻璃窗旁,以免遭震碎的玻璃割傷。民眾並不需要急著跑去做開門、關燈、關瓦斯,以免在過程中發生危險。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表示,台灣處於地震帶上,地震來得快且難以預測,且地震當下能反應的時間非常短。建議民眾平時可以檢視居家環境。首先,房屋內部裝潢要避免破壞原本結構設計。家具擺設方面,可以將大型家具如冰箱、書櫃、酒櫃加裝牆壁固定器,避免倒塌。民眾床頭也盡量避免在書櫃旁。此外,平時的設身處地訓練也很重要,要在各種不同複雜元素的空間找到適合的掩護物,演練地震時如何快速保護自己。

(二)台北市消防局指出,「黃金三角」的理論是錯誤的,實際在地震中,我們無法預測建築物倒塌或物品掉落的方向,這些家具、物品可能在地震搖晃中碰撞、擠壓到人。所以消防局現在的宣導都是強調「趴下、掩護、穩住」,例如躲在堅固的桌子底下、抓住桌腳、保護頭部。

爭議點二、傳言「往大樓的電梯樓梯牆角下抱頭蹲著,那處是住宅結構最強的金三角位置」,這個做法是否正確?

(一)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表示,廁所、電梯樓梯間確實是建築物中結構較堅固的地方。如果地震發生當下,民眾就在廁所及電梯樓梯間附近,可以就地找掩護物抓穩,但要盡量避免在玻璃窗旁。但如果身處地離廁所、電梯樓梯間較遠,則要回到「就地找到掩護、保護頭部的原則」,就地保護自己,避免移動。

(二)消防署災害管理組推廣科表示,在地震劇烈搖晃時,要移動到指定的地點是很危險的,民眾一般來不及跑到想像的位置,就會先跌倒或被掉落物砸傷,因此建議就進找尋躲藏地點,如桌下、牆角。

爭議點三、傳言「稱地震來時,要跑去冰箱前,因為堅固可以抵擋掉落的天花板,又有食物」,這個做法是否正確?

(一)消防署災害管理組推廣科表示,大多數家庭的冰箱並沒有「固定」,地震劇烈搖晃時,在冰箱旁邊可能會因為冰箱傾倒而遭壓傷或受困,因此不建議在地震時躲在冰箱旁。

消防署災害管理組推廣科補充,民眾可參考消防署的家具防震手冊,平時就做好家具固定防護,以免家具在地震時傾倒、損壞,影響人身財物安全。

(二)台北市消防局指出,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冰箱在地震中可能會位移或倒塌,這時候躲在冰箱旁邊可能會被壓到,而且在地震搖晃過大的時候,如果家中的家具沒有做固定,全部都會搖晃或傾倒。

(三)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說,冰箱容易倒塌,更無法預測冰箱倒塌的方向,並不建議民眾這樣做。

爭議點四、傳言提及「地震來時,要往樓上跑」,也有傳言稱要「往外逃」,是否為何合適的逃生方法?

(一)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表示,地震發生時,如果是在一樓且能快速逃出建築外,可以盡量往外跑。但如果是在高樓層的建築物內,建議民眾不要隨意移動,因大地震發生當下,民眾很有可能已經無法站穩,甚至無法快速移動,還是回到找掩護物,穩住自己的防災原則。

(二)台北市消防局指出,地震搖晃的時候,可能天花板的燈具、高處物品會砸下來,家具、櫃子會倒下,所以沒有辦法去做逃跑,而且可能在逃跑過程中被這些物品砸到、壓到或跌倒,因此當下正確的方式還是就地掩蔽,採取「趴下、掩護、穩住」三步驟,往外跑、往樓上跑都是錯誤的。

台北市消防局補充,除非地震已經晃到住宅有結構受損,這時候應攜帶緊急避難包,到戶外空曠處避難。

台北市消防局也指出,如果地震發生時人在騎樓,可以找騎樓的樑柱就地掩蔽,不要再往外跑,避免因為高樓的雜物、招牌、磁磚掉落而受傷。如果地震發生時人不在建築物範圍內,應採取就地蹲下、保護頭部,不要再跑到建築物底下。

爭議點五、地震時,應採取何種逃生做法和原則?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表示,「地震時馬上先去開門、關燈、關瓦斯」是過時的觀念。正確的地震逃生原則是馬上找到掩護物,如桌子下、堅固樑柱牆角旁,如果在床上,就拿隨身的棉被、枕頭等保護頭部,穩住自己,並盡量避免在玻璃窗旁,以免遭震碎的玻璃割傷。民眾並不需要急著跑去做開門、關燈、關瓦斯,以免在過程中發生危險。

消防署災害管理組推廣科表示,地震當下第一件事保護好自己,應立即採取「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並保護好頭部與頸部,可躲在桌下或是牆角,穩定好身體,若身邊無桌子或牆角,可躲在其它無可掉落物的地方,以免被掉落的物品砸傷。等地震停止搖晃後,先檢查家人是否安全,再來檢查家中水管、瓦斯管線、電線、房屋是否受損,評估建築物是否安全,並判斷是否需避難到空曠處或避難收容所。

消防署災害管理組推廣科表示,不建議民眾在地震搖晃當下向外逃生,但在停止搖晃後,有以下兩個情況之一,則可考慮到戶外空曠處暫避,第一種情況是地震非常大,預期會有餘震,第二種情況則是家中房屋牆壁出現裂痕、水泥掉落的情形。

結論

一、專家表示,地震時,找室內空間的黃金三角理論及「馬上去開門、關燈、關瓦斯」是不正確且過時的觀念。地震正確逃生方式為「趴下、掩護、穩住」,找掩護物、保護頭部,並遠離玻璃窗。

二、專家提醒,「地震時跑去冰箱、鐵櫃旁」是錯誤的逃生觀念。大型家具若未固定,易在搖晃時倒塌,且難判斷倒塌方向,不建議民眾這樣做。

三、專家提醒,大地震當下難以站穩和移動,民眾應把握掩護及穩住原則,不建議民眾在地震搖晃當下向外逃生,也不建議往樓上跑。

四、專家表示,電梯樓梯間確實是建築物較穩固之處,如地震發生時民眾剛好在附近,可以就近利用,若距離太遠,建議不要隨意移動。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首圖出處:Pixabay;作者:amber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