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老中醫對腦中風病患的臉噴水緩解症狀影片?缺乏學理證實!勿延誤就醫

網傳「老人突然腦梗 老中醫“一瓶水”應急緩解症狀」影片,畫面上字為簡體中文、出處應為中國,影片裡中醫師對腦梗病患的臉噴水,結果腦梗病患手部無力的症狀緩解。但專家表示,影片缺乏科學實證,西醫對血管梗塞的缺血性中風、血管破裂的出血性中風,不管是疾病病因、檢查方式、診斷標準都已有詳細定義及做法,並且也有對應各種情況的治療準則,其複雜及精細的程度絕非一瓶水可以比擬或做到。而中醫也表示「中醫學理並沒有這樣的東西」,提醒民眾若身邊有人出現腦中風症狀應立刻打119送醫,而不是噴水、反而浪費黃金搶救時間。


對腦梗病患的臉噴水緩解症狀?

原始謠傳版本:

老人突然腦梗 老中醫“一瓶水”應急緩解症狀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針對傳言「老中醫口含礦泉水猛噴患者」、「急性腦梗的中醫治法就是水、一瓶水」的說法,MyGoPen 致電諮詢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黃建榮,他表示「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中醫的學理中找不到這樣的說法,黃建榮直言傳言的說法「沒有什麼道理可言」。


中醫:噴水缺乏學理根據

黃建榮指出,過去曾有一段時間民間流行對腦中風病患手指指尖放血的傳言,但中醫放血有其應用的範圍,而且是要以「採血針」施作,一般民眾身邊不會隨時有採血針,採血針不是針灸的針,是一種尖端有點三角形的針具,之前民間的傳言有說可用縫衣針代替,但縫衣針不是採血針,現在中醫的普遍性建議都是「趕快直接送醫比較好」,不要浪費時間找縫衣針放在哪裡,消毒一下針,找指頭穴位對不對這些事情上,也不用浪費時間對病患的臉噴水,正確做法抓緊每一分一秒的時間送到醫院、讓專業醫療團隊趕快處理比較實際,而現在的中醫在中風後的治療和復健上也與西醫共同合作照護,這才是中醫發揮角色及作用的正確方式。

傳言提到「用水來激發大腦皮層的緊張、讓血管抽搐,一是抽搐時能給血管打開,二是抽搐時能把血管防止出血」。MyGoPen 諮詢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神經內科醫師傅中玲,她表示臨床上對於腦梗塞的治療指引建議就是要快點送到醫院評估,是否符合打 rt-PA 血栓溶解劑,或是做動脈取栓手術,這是目前最佳的選擇


西醫:血栓溶解劑、取栓術是最佳選擇

傅中玲指出,大腦有自己的保護功能、叫「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讓血中的有害物質無法經由血液循環進入大腦,因此傳言影片中所說「水激發大腦皮質緊張,之後血管抽搐、血管打開」,傅中玲強調「這是未曾證實的事情」,而且血腦屏障被破壞是有害的事情,這樣就不會止血。傅中玲提醒民眾面對未經證實的保健養生傳言應小心謹慎求證,來路不明的中醫都有一個很大問題、就是缺乏實證,說法既缺乏理論驗證、藥物也沒進行標準的臨床試驗,唯有經過上述這樣層層專業把關的中醫、中藥,才能合乎中醫的現代化趨勢、也才值得民眾信任。

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資料,衛福部國健署於2016年11月,曾針對「中風放血」衛教澄清,其中提到有關中風的處置:

(1)中風的主要原因分為腦部「血管梗塞」導致「缺血性中風」,或是腦部「血管破裂」出血導致「出血性中風」。


(2)中風最重要的是辨識中風初期 FAST (快、快、快):

1. F ace 臉歪(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2. A rm 手軟(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
3. S peech 大舌頭(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T ime),立刻送醫,或撥打119就醫。


(3)中風要把握搶救黃金3小時,「血管梗塞」的「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於發生後3 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將可有效減少中風導致的殘障等後遺症,因此若出現中風症狀,應立即送醫,經醫師診斷造成中風的原因,爭取治療黃金 3 小時。

(4)另一篇衛教中則引述神經外科醫師專業意見:不論中風原因是腦部梗塞或出血,腦部的局部血壓升高、血液及氧氣減少,身體的保護機制是自動升高血壓,讓血流灌注腦部以挽救瀕死的腦細胞,如果冒然放血急救,血壓一下子降太低,反而加速腦細胞死亡。


結論

傳言影片用水噴向腦梗病人臉部,影片裡的中醫解釋說是「用水來激發大腦皮層的緊張、讓血管抽搐,一是抽搐時能給血管打開,二是抽搐時能把血管防止出血」,一下說能打開血栓、一下說能防止血管破裂出血,同時說了二種腦中風的型態,語意混亂不清又缺乏更多的說明及解釋,MyGoPen尋問的專家中醫師表示沒聽過這種說法,而西醫也表示「這是未曾證實的事情」,傳言說法應為錯誤資訊。
衛教資源:

衛福部 國健署 - 中風放血? 中風放血有效嗎?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 - 腦中風中心

諮詢專家: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 - 黃建榮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 - 傅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