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藝術村《印象枋寮》創作交流展 農漁特產入畫

【記者 張高輝/竹市 報導】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印象枋寮-108年度創作交流成果展》,即日起至6月2日止,展出姊妹站枋寮F3藝文特區6位駐村藝術家創作,20多件以當地人文風情及農、漁特產元素作品,包括複合媒材、油畫、水墨、書法、工藝等,風格清新純樸,將枋寮溫暖的海風藝文氣息帶來新竹,歡迎有興趣民眾踴躍前往參觀。

藝術家、來賓合影。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與枋寮F3藝文特區,同屬文化部「鐵道藝術網絡跨域計畫」大家庭的一份子。該計畫自86年啟動,陸續於新竹、枋寮等地成立鐵道藝術站,積極活化老空間,扶植駐村藝術;多年來,各站已發展出亟為不同的藝術樣貌,也成為所在縣市珍貴的創作實驗據點。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綜合規劃組副組長李宛慈表示,鐵道藝術網絡計畫是串聯全臺鐵道藝術站的通盤規劃,實行已久,至今各站皆有屬於自己的風貌。今天來到新竹鐵道藝術村,看到枋寮F3藝文特區藝術家們帶來如此豐沛的創作能量,也同時看到各站之間的合作成果,讓原本舊有的鐵道文化資產再次有了新生命活絡起來,文資局與有榮焉,十分感動。

展出藝術家作品。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副處長曾龍陽表示,目前枋寮藝術村駐村家有繪畫、書法、裝置藝術、雕刻、複合媒材、紙藝、空間設計等多元跨域藝術創作形式。除了徵選各領域藝術家駐村,扎根地方美學教育與推廣,每年也舉辦縣外交流展,呈現各自的創意與美學作品,提升藝術村的能見度。

新竹市文化局長黃竫蕙表示,城市裡的建築會隨時間走過而褪化,不同人走過卻會誕生新機能,城市因此才能不斷更新且活潑起來。新竹市鐵道藝術村原為臺鐵倉庫,枋寮F3藝文特區原為臺鐵員工宿舍,皆是鐵路時代的建築遺留,曾人去樓空只剩空殼。如今,一群熱愛藝文的創作者走進這些老屋,不僅為老屋帶來活力,也提升了城市文化。《印象枋寮-108年度創作交流成果展》帶來枋寮6位藝術家多元媒材創作,也將枋寮的在地人文風情一一精采呈現。

六位藝術家中,蔡梅芳鑽研水墨,擅長用彩墨表現日常經驗,她從樸實、慢活的枋寮駐村生活中,追求精神層次筆墨韻味;書法家李銘煌以自己的手法,跳脫過往的篆、隸、草、行、楷分類,風格獨特;洪麗雯則以生活美學為創作核心,生活大小物件在她手中皆化為藝術,運用漂流木搭配吹落的鳥巢,表達家給予的溫暖和後盾;木雕家嘎木里.伯冷(方福明)以自身排灣族身分,探索母族圖騰的表現形式,透過作品訴說排灣族故事。

黃筠晴以複合媒材創作為主,透過南方海洋的觀察,探索心靈深層海域,以抽象語彙傳達內心對生命的體悟,呈現出孕育生命的海洋有著生生不息的力量;巫詩瑩則以油彩創作呈現枋寮特產「火龍果」的熱情形象,並透過平面繪畫呈現人類內心交雜的慾望。

相關展出內容請上新竹市鐵道藝術村臉書粉絲團https://zh-tw.facebook.com/Hsinchuwarehouse查詢,洽詢專線03-5332841或撥打1999為民服務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