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食用「軟便劑」恐傷胃!食藥署分析5藥品成分:1周沒改善快就醫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不少人有便秘問題,市面上也有多種便祕藥物可供選擇。食品藥物管理署說明5大類市面上常見的便祕藥,其機轉作用、軟便方式不同,但也提醒,若民眾服藥物後1週都沒改善,最好就醫診治。

(示意圖/pixabay)

食藥署在官方網站闢謠專區說明,便祕主要是腸道蠕動緩慢不足或糞便在腸道缺水變硬,原因可能來自纖維或水分攝取不夠,也可能由壓力、藥品、疾病等因素造成。

一般人便祕時,除了會自行調整飲食或生活作息,有時也會就醫治療或到藥局購買指示藥品來暫緩症狀。5大類常見軟便或暫時緩解便祕症狀藥品:

鹽類瀉藥: 如含鎂鹽(Magnesium Oxide、Magnesium hydroxide)等成分藥品,此類藥品可促進腸道水份分泌、進而增加大便次數。

膨脹性瀉藥: 如含calcium polycarbophil或psyllium hydrophilic mucilloid等成分藥品,此類藥品是藉由纖維素進入腸道產生吸水膨脹作用,促進腸蠕動並軟化糞便,達到排便效果。

高滲透壓瀉藥: 如含甘油(glycerin)等成分藥品,此類藥品藉由軟化糞便,提供腸道潤滑作用。

濕潤性瀉藥: 如含docusate sodium(dioctyl sodium sulfosuccinate, DSS)等成分藥品,此類藥品為界面活性劑,作為糞便軟化劑使用。

刺激性瀉藥: 如含bisacodyl、sennoside A、B等成分藥品,此類藥品會刺激腸道加速運動。

食藥署提醒,使用上述藥品前應詳閱說明書,或請教專業醫藥人員。便祕原因很多,若使用瀉藥後症狀惡化、或1週後仍未改善,應進一步就醫診斷治療。

延伸閱讀
草莓8年第1!美公布2023「農藥殘留最多12種蔬果」:菠菜、四季豆也中 烹煮1動作減殘留量
30年最大缺藥潮!健保血脂藥砍到「1粒7.5元」 台灣憑什麼全球搶藥?
身體很疲倦就是睡不著?名醫林靜芸靠「這招」戒掉安眠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