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海30年首度法說 海洋聯盟船隊給力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18日電)長榮海運今天舉行30年來首度法說會,董事長張正鏞認為海運界正值旺季,相當看好第3、4季營運,且今年4月加入海洋聯盟後,帶來非常好的省成本效益,預計明年效益更明顯。

長榮海運上半年合併營收新台幣715億4293萬元,年增22.63%;營業毛利53億4528萬元;毛利率7.47%;營業淨利28億7122萬元;稅前盈餘33億7008萬元;歸屬母公司淨利30億8633萬元,均比去年同期的負數大幅翻揚,EPS從去年同期的-1.25元翻正大增到0.88元。

第2季績效比第1季大幅改善,合併營收377億403萬元,季增11.42%;毛利32億3676萬元,季增53.51%;營業利益22億1318萬元,季增236.33%;稅前盈餘31億4561萬元,季增1301.35%;歸屬母公司淨利27億7366萬元,季增787.12%;均大幅翻正超越首季,EPS 0.79元,超越首季的0.09元。

長榮海運今天下午舉行上市30年來首度法說會,張正鏞表示,長榮海運今年4月加入海洋聯盟(OceanAlliance),未來合作期長達十年,長榮海運加入聯盟後,在市場開發滲透上,不論對長榮海運或現有客戶幫忙都很大,操作成本省下很多,而且這種趨勢會愈來愈明顯,明年的效益會更好,船隊調度會更優化。

張正鏞指出,海洋聯盟共有350條船,合作航線數41條,合作運力達350萬TEU,可讓客戶獲得最好的服務。

對於未來海運界的營運變化,張正鏞抱持樂觀態度,主要是7月到10月向來是海運界的旺季,且海運界趨向併購,在海運界併購會發生增加汰除尺寸不適合及不符合未來環保壓艙水和低硫燃油要求的舊船,以致艙位會減少,若需求不變,運價自然上漲,有利於航商。

張正鏞分析,航商併購其他航商,不但會汰除不適合船隻,且不太會訂購新船,畢竟手中既有船隻夠用,運能也會立即提升,會呈現「一加一小於二」的局面,但航商規模變大之後,未來會面臨營運大賺或是大賠,但總合來看,航商併購是健康的。

若就艙位供給來看,他引用國際海運研究機構Alphaliner的預估,今年貨櫃船隊運能成長4.5%到2120萬TEU(20呎貨櫃),預估新船交船能增加136萬TEU,拆船減少運能約45萬TEU,新增運能不多,到2019年新運能增加僅0.2%。

不過依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預估,2017年全球GDP成長率約3.5%,高於去年的3.2%,預估2018年GDP成長率達3.6%,延續2017年走勢,經濟成長不看淡,全球經濟復甦腳步相對穩固。 106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