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古蹟風化 基市府爭補助搭棚架

基隆市定古蹟修竹居是基隆少數保存至今的漢式三合院建築,但因為年久失修,市府規畫興建防護鋼製棚架保護。(張志康攝)
基隆市定古蹟修竹居是基隆少數保存至今的漢式三合院建築,但因為年久失修,市府規畫興建防護鋼製棚架保護。(張志康攝)

1935年興建的基隆市仁愛區修竹居,不僅歷史悠久,更是市內少數留存的漢式三合院建築,2021年被基隆市政府登錄為市定古蹟,不過因為年久失修,建築多處結構因風化侵蝕而損毀,基隆市文化局決議斥資500萬元在修竹居外部搭建防護鋼棚架,保護古蹟現狀避免惡化,並向文化部爭取450萬元補助。

漳州人陳德成於1935年興建的修竹居,坐落在基隆市獅球嶺入口,因為建物及裝飾十分精美,磚作、泥作、剪粘、大木作等工藝均具有高度建築工藝價值,2021年登錄為市定古蹟。

由於陳德成後代繁多,房地所有權人極多,對於古蹟的態度也截然不同,致使修竹居多年來埋沒在荒煙蔓草中,任其傾頹,無人願意修繕。

文化局有鑒於此,在保護古蹟的前提下,編列500萬元要在修竹居外部搭建緊急防護鋼棚架,其中240萬元用來做防護鋼棚架規畫、設計的監造案,260萬元用來搭建鋼棚架。不過,因為搭棚架所需資金不足,另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爭取補助450萬元。

至於後續的修復再利用,文化局也坦言,修竹居的後人對於登錄為市定古蹟就有許多不同意見,後續若要做復原、維修等相關工程,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化局強調,無論如何,先將修竹居保護起來,讓建築不用再受到風吹雨打等自然界的摧殘,後續才有可能讓古蹟重新綻放出屬於它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