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森鐵開炸新隧道 環委憂土石方坍塌 環評初審仍過關

阿里山森鐵開炸新隧道 環委憂土石方坍塌 環評初審仍過關

2019年07月19日 上稿編輯: 孫文臨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2015年杜鵑颱風導致阿里山森林鐵路部分路段地基流失而中斷,原先使用的42號隧道也遭沖毀,至今仍無法全線通車,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提出「阿里山森林鐵路42號隧道計畫」送環保署環審查,今(19)日進行第二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

環評委員雖擔憂土石方堆置場後續有崩塌危險,但因下方並無人居住,最壞情形也是落至阿里山溪內,且土石方若外運恐造成更嚴重危害,因此最終決議本案通過環評初審,送大會討論。 全線通車的最後一段路 開炸新隧道連結屏遮那與十字路車站

阿里山林鐵處指出,屏遮那站與十字路車站之間,海拔高度約1630m處因崩塌而中斷至今,因此規劃興建新42號隧道接通全線,本案屬於前瞻計畫建設之一,新隧道長約1104公尺,採取迂迴隧道方式繞過崩塌區,並於東洞口銜接現有隧道;該隧道須爬坡約30公尺,因應工程需求也須設置二處土石堆置場及滯洪設施。

林鐵處表示,已評估過原址明隧道修復及長橋梁設計兩方案;前者雖然施工規模小、環境損失少,但因地質脆弱,不僅施工過程危險,營運後也難以抵擋極端氣候,安全風險高;而高架長橋梁雖然景觀優美,但需開闢施工便道及隧道,施工規模大,環境質損多,且需耗資10億元經費。

相較之下,隧道改線開挖及鑽炸可利用既有便道與台車,施工規模小,環境質損少,經費僅約需耗資4億元,施工不易受天候影響,完工後營運的安全性也較高,因此採行該方案。

新隧道工法將分成機械開挖與鑽採,距離洞口約50公尺內以機械做初步開挖,之後採鑽炸工法施作採「勻滑開炸」法,每次開炸體積為42.98立方公尺,推估每次開炸火藥使用量為38.68公斤。而兩處土方堆置場分別於屏遮那車站旁與舊42號隧道內,計畫於屏遮那堆置3.2萬立方公尺的土方,另於舊的隧道洞口內堆置0.3萬立方公尺的土石量。

對此環委劉希平表達疑慮,認為土方堆置在山區可能會發生崩塌,且未來水保維護所費不貲。「我們要的是森林鐵路,不要一大堆的土方堆置,這樣衍生的問題會很大。」他也詢問開發單位是否評估過將土方外運到山下的可能。開發單位則說,因山區交通不易,土方若要外運恐怕造成工程延宕與阿里山區域的交通問題,也會衍伸空污問題,「可能還得開闢新的施工便道,評估需耗資6000萬元,而目前的方案僅需1600萬,這是我們認為最好的方案。」

開發單位雖指屏遮那堆置場可承受土方量約為4.7萬立方公尺,環委仍擔憂有崩塌疑慮,游繁結就說,「屏遮那這一塊的地質相當脆弱,從我讀大學就開始崩了,現在也陸陸續續有塌陷。」他表示,林務局說土方堆置場從2015年後至今都很穩定,目前也才四年,主要是沒有遇到什麼嚴重的颱風或暴雨。

不過,林務局代表說目前的工法還算安全,「因為這裡就算沒有暴雨、颱風也會有崩塌的狀況。」語畢,環委哄堂大笑,笑稱「其實林務局也沒有什麼信心」。不過,林務局也進一步承諾土方堆置場未來作為永久造林地去做水保,未來也不會再堆置其他土方。

環委憂崩塌疑慮 林務局:永久造林做水土保持

閉門會議中,仍有環委認為,外運雖然花費較高,但至少不會有後顧之憂,「基本上這裡承載那麼大的土石方崩塌機率很高。」不過,另一位環委則認為,前瞻計畫的工程預算基本上已經固定,很難做這麼大的調整,「我也知道這個蓋好以後不會一勞永逸,基本上這個隧道工程主要也是搶修與搶通的性質偏高,長久的狀況可能還是要從長計議。」

此外,也有環委認為,外運確實比較困難,公路需要新闢道路,鐵路可能還要購置新的土方運送車輛,「崩塌最壞的狀況就是這塊土滑動下去,幸好下面沒有住人,而大量的土石可能就會沖刷到下面的阿里山溪,會流往下游,幸好沒有水庫,碰到集集攔河堰,而攔河堰也不至於因為淤積而造成嚴重損壞。」另一位環委笑說,「這樣也不需要外運下山的經費。」

最終,專案小組結論是本案建議通過,無須進行二階環評。環說書中需補充承諾使用至少7段延時雷管,並控制在開炸經驗值6公斤以下,避免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受過度擾動,另需檢討施工期間灑水量推估合理性並說明水源、詳細評估施工期間空品影響,補充既有42號隧道西洞口土石堆置場之規畫,檢討屏遮那平台上方集水區範圍推估合理興性,說明後續使用規劃。

同時,也要確認施工階段阿里山溪河川水質模擬結果的推估、考量場址水文地質滲透性高特性,檢核邊坡穩定分析合理性、以及施工營運期間交通服務水準評估並提出減輕措施,考量氣候變遷與強降雨等因素,說明本案減輕災害衝擊對策的殘餘風險,補充隧道開發後的復原計畫,並說明保存既有隧道的可能性,於九月底前送環評大會討論。

林務局嘉義林管處目前規劃相關工程於2020年底前完工,最快2021年7月可全線通車。

20190719「阿里山森林鐵路42號隧道計畫」專案小... by 環境資訊中心公共檔案區 on Scri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