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民《最後一課》向台港中啟蒙者致敬 勉學子保有好奇心
香港「佔中三子」陳健民和3位香港學者,最近共同發表新書《最後一課》,記錄6年前佔中案即將審理之際,他在香港中文大學開授的最後一堂課,陳健民也在書中「向啟蒙者致敬」,回憶當年在香港讀大學,當時兩岸三地的民主人士帶給他的「震撼」與啟發,進而勉勵華人學子要保有好奇心,才能更加開拓眼界。
「最後一課」 4位學者憶香港經歷
目前是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的陳健民當年因香港佔中案件,被判刑16個月。原本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的他,決定先在案件開審前辭去教職,以顧及學生學習的完整度,結果他在學校的最後一堂課,吸引600多名學生前來,擠爆會場。
陳健民:『(原音)這個書的出版是因為我在2018年準備要受審,那個時候因為「雨傘運動」的原因,政府告我們煽動,所以大概在開審3天之前,我在我的大學做了一場演講,我希望能夠為我的學生講一講我自己在讀大學的時候一些經歷,有什麼書、有什麼人,對我來講是很有啟發性的,那這是我對學生最後的話,最後結果真的是審完以後真的是要坐牢,所以我覺得那個時候的決定是對的。』
新書取名《最後一課:在時代盡頭,留給未來的重逢之路》,除了記錄陳健民的「最後一課」,還有陳祖為、邢福增、張燦輝等3位過去也在香港學校任教的學者,他們的心路歷程。
陳健民:『(原音)後來也有其他老師陸陸續續要做這樣的決定,就因為政治原因,還沒有退休就要離開了,包括香港大學的陳祖為,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來了台灣以後才發現,沒可能再回去當老師了,所以他說是沒有做到「最後一課」,只能在網上面寫他的感受,他是非常優秀的教授,現在在中研院;另外一個老師是邢福增,邢福增原來是香港中文大學的神學院院長,他也是提早要退休,因為他是研究中國的基督教的,那如果你帶著批判的態度來看中國的宗教自由,那最後一定是給政權釘住你,不斷批評他,書也有從圖書館下架,做一個學者,你的書沒法在圖書館流通,你都知道那個處境是怎麼樣,結果他也是提早退下來,現在也來了台灣;最後一位叫張燦輝老師,他是正常離開,大學退休了,可是後來他看到香港的一種狀態,他就寫很多文章,他覺得要關注現實的問題,然後在「立場新聞」寫了一連串批判性的文章,後來還是覺得沒法待下去了,也離開了香港,那他也在網上面做了一次演講,我們把它收集起來,出《最後一課》的書。』
1979年兩岸三地事件 震撼陳健民
陳健民在1979年到1983年就讀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他說,當時兩岸三地都發生了非常重大的事情,引導他不斷思考,也徹底影響整個人生的方向。
陳健民:『(原音)那個時候發生什麼事情?在中國,1979年的時候就有「民主牆運動」,魏京生那些人在北京寫大字報要求民主,胡平在北大參選地方人大,還寫了很長的一篇文章,談到有關言論自由的問題,對我那個時候作為一個大學生、剛讀大學的時候,衝擊很大,因為最後那些人,好像魏京生都被判刑15年,我覺得他講的話我完全同意,為什麼他要坐牢?我好好的,還在香港讀大學,很浪漫的一個校園,每天生活得很好,我覺得有點很內疚的感覺,很奇怪,覺得好像人家代你坐牢,因為你同意他講的事情。』
在台灣,1979年爆發「美麗島事件」,陳健民回想,曾遭中共迫害而到香港發展的資深記者陸鏗,那年帶著台灣民主人士施明德的太太艾琳達到中文大學演講,沒想到,艾琳達講到一半,陸鏗突然拍桌子,大喊「民主可以,台獨不行」,兩人竟然當場吵了起來,讓他在現場看傻眼。
陳健民:『(原音)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從來不懂政治的一個學生,你可以想像,聽艾琳達演講,然後旁邊那個有名的記者跟她吵起來,他們兩個不是朋友嗎?是他帶她來做演講,為什麼兩個會吵起來?哇!我覺得說為什麼?我回去就去圖書館,開始去理解台灣,什麼叫黨外、什麼叫威權時代、什麼叫白色恐怖,就開始關注台灣的事情了。』
一張照片 難忘台灣民主鬥士風範
陳健民也談到,難忘施明德和黃信介兩位台灣民主鬥士的風範。陳健民:『(原音)我找了一些文章,談到美麗島事件,還看到一個照片,就是那個時候美麗島的人給審的時候,那個照片對我影響一生,看施明德笑笑的一點都不恐懼,那個是軍事法庭,可以判他死刑;另外,黃信介很淡定的一個知識分子的樣貌,對我來講,這兩個形象都是很大的衝擊,因為他們很安穩的面對生死,那個對我衝擊太大了。』
至於當時的香港,陳健民說,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就是在1979年講出要對香港收回主權,這對香港人是石破天驚的事情。陳健民:『(原音)我爸爸媽媽那一代人,都以為香港會安定的,可以逃避共產黨的,哇!他說1997年要收回主權,那就重新回到共產黨的統治上面,那怎麼辦?從1979年到1983年,就是我讀書那四年,就是中英談判的時候,到了1984年才有中英聯合聲明,就談到香港未來的安排,可是那幾年香港人非常不安,知識分子開始討論所謂民主回歸,就說回歸,他們接受,很多知識分子是跟一般人的想法不一樣,他們還是民族主義挺強的,覺得要接受主權轉移回去中國,可是他們覺得一定要民主,所以有所謂「民主回歸論」,那個時候我就經歷過這種爭論的過程了,學生也在決定要站在哪一邊,要選怎麼樣的立場的時候。』
好奇心 轉變人生方向
大學時期,內心一連串的衝擊,讓陳健民後來讀的書、想的問題,都和民主有關。陳健民:『(原音)這些時代發生的事情,如果你去看,不要逃避,可能就會影響到你整個人生的方向,我就是那個時候,因為這種事情影響到我要看一些書,是跟民主相關的,我要選擇我人生的路向,就留下來爭取香港的民主,在中國,我要建設這個公民社會,為了更長遠的中國民主化,希望能做一點事情,這種路向都是大學時候所確定的,所以我出這本書是希望在一個我覺得風高浪急的時候,兩岸三地的學生還能夠淡定的讀書跟思考。』
他勉勵華人學子,一定要保有好奇心,平時看到一些事情或發生的事件,不能就這樣單純看過去,如果能好好探究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會在探索的過程開拓眼界,並學會將眼光放遠,擁有更不一樣的人生。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港人申請台灣庇護「有鬆有緊」 陳健民盼政府「門再開一點」
鬧場陸客遭強制出境 在台港人:慎防有心人鑽漏洞來台
陸客鬧場港人宣講活動 陸委會:不歡迎不知自重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