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峙維專欄】大學音樂術科考試新題型登場能為高等音樂教育帶來什麼?

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已登場,考完後許多高三學生可以鬆一口氣,好好享受寒假,但另外有一群人還要再拼一下。1月29日起,美術、體育、音樂術科考試將分別陸續登場,想要進入這些系的同學,要多忙一陣,才能迎接農曆春節。這些術科考試中,音樂組的同學更辛苦一點,不但考試最晚舉行,考到2月7日才全部結束,今年部分項目還要面對新的測驗題型,以往學長姊的經驗傳承或考古題不見得能完全派上用場。

2022年5月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公告,按111學年度大學音樂術科考試全體委員工作會議決議,自113學年起,音樂術科考試的「聽寫」與「樂理」項目,將採用新題型。這項消息一年半前在古典音樂圈引起熱議,大家都很關心這個重大變革對音樂界會有什麼影響。然而,除非是有志進入音樂系的學生,或栽培孩子發展音樂職涯的家長,一般家長或社會大眾,不但不會注意,即便看到相關報導也沒感覺。

即便如此,我認為關心教育、關心音樂教育、關心108課綱,甚是關心賴清德將怎麼延續蔡政府時期教育政策的民眾,都可以了解一下。與數理科目相較,音樂更著重於感受,所以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期盼一改過去量化為主,大都是一問一答且有標準答案的考試方式,而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並靈活運用,需要用心聆聽與賞析的「素養導向」題型來評量。新題型重視成為專業音樂家的「素養」,這正是108新課綱培養孩子「素養」的理念。

大學入學的音樂術科考試包含主修、副修、視唱、樂理、聽寫五個項目,前三項屬於實作,後兩項則是筆試。以往樂理與視唱兩個項著重死背的樂理知識,且以西洋古典音樂為範疇,新題型要扭轉只在紙上「讀」音樂,準備考試只是反覆練習大量題庫的情況,而是平時就透過「聽」大量作品來培養賞析能力。更特別的是,從已公布的兩組範例題目來看,雖然仍以西洋古典音樂為主,但流行音樂、原住民音樂也納入了試題範圍。

一年半前這項決議剛公佈時,正反意見都有。有一方認為素養導向出題,能引導學生回到實際聆賞音樂的情境來作答,不再只是背誦而是實際運用音樂知識,對此大表贊同。但另一方除了覺得這種題型容易引起爭議,也擔心學生又要另外「補素養」,另外多聽世界音樂了。無論如何,既已確認113學年開始施行,過去一年多來高中的音樂班教學、補習術科筆試項目的家教課,甚至坊間樂理參考書內容,為了因應新題型都做了調整。

然而,目前國內大學音樂系不管以何種管道入學,雖然都採計大學術科考試成績,但不同學校的比重或採計項目不盡相同。今年最極端的如東海大學只看主修成績,其餘沒有任一項0分即可,也有另一端如台灣師範大學,五個項目都採計。整體來說,主修依然是最重要的項目,佔術科總成績80%以上。考試確實會引導教學,即便學習不是為了考試,但要通過考試才能入學,也是事實。若有學校不採計樂理或聽寫成績,新題型對考生的影響其實有限。

此外,台灣培養西洋古典音樂人才的高等教育機構,只有大學的音樂系,除了極少數如台北藝術大學、台北教育大學採單獨招生,其他入學管道都還是走「聯招」的路線。若採個人申請入學,術科佔甄選總分遠高於學科,如台灣師範大學佔85%,而東吳大學、輔仁大學甚至佔100%,亦即完全不採計學測分數。有人認為這是讓學生全心投入音樂專業,但也有人認為這形同引導學生拋開學科不顧。

108課綱有很好的理念,但去年有大學教授指出,實施後首批進入大學的學生基礎學科能力明顯弱化,也有高中教師認為,考招制度配套不完備讓師生壓力更大。如同新課綱實施後還未看到普遍獲得各界認同的具體成果,音樂術科考試的樂理與聽寫新題型理念也很好,但能為高等音樂教育帶來什麼變化,今年入學的音樂系學生能有什麼不同於歷屆的表現,也只能繼續觀察。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