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宏醫師講骨專欄/老化3部曲 骨鬆→肌少症→衰弱

醫師陳建宏表示,慢性病已不再僅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更擴及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肌少症,不可輕忽。(醫師陳建宏提供)
醫師陳建宏表示,慢性病已不再僅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更擴及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肌少症,不可輕忽。(醫師陳建宏提供)

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2025年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5人就有1人滿65歲,達到所謂的法定退休年齡。慢性病已不再僅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更擴大到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肌少症,造成人生「最後一哩」的衰弱之路。

7年來,筆者所累積的420場「骨科醫師陳建宏醫療巡迴列車」全台講座,每一場演講及無數門診,苦口婆心提醒大眾:「如何延緩失能和預防老化,也教導步入中年長者如何增肌減脂,提早預備並啟動健康銀髮生活。」

許多年輕人缺乏運動,加上長期不正確的姿勢,遇到身體痠痛時,多數選擇鄰近的診所打針、復健,解決即時的疼痛控制。上了年紀後,驚覺打針、吃藥效果不佳時,開始面對是否接受相關的骨關節或是脊椎手術。術後大多數會有一定程度的舒緩,然而長期不良的姿勢,尤其是彎腰駝背,經一段時間,才發現身體早已被骨質疏鬆、肌少症逐漸侵蝕,痛苦走上人生最後長達近8年的失能、臥床之路,花掉近300萬元的照顧成本。

骨質疏鬆沒有症狀,多數人發現自己骨質不佳後,卻不願意藥物治療,覺得骨折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資料顯示,骨質疏鬆造成低能量骨折患者日趨增加,造成許多家庭沉重的負擔。肌少症沒有特別的藥物治療,除了積極的高蛋白補充,就是必須接受長期一定強度的肌力訓練,台灣健身的人口比例不夠高的兩大主因:1.覺得老了無力,需要輔具及家人照顧很正常;2.生病就醫很方便,健保提供了一定的基本醫療品質服務。

切記!失能、臥床的人生「最後一哩」衰弱之路,是國人最慘痛的付出。不失能的人生才是人生,而不是在失能後,再來思考要如何積極復能。趁年輕時,盡早運動健身,把關節、骨骼跟肌力顧好,適時的保健營養品補充,方能有增肌減脂之樂;而不是等到疼痛難耐、生活不易自理時,才思考如何讓家屬幫助就醫、住院該如何輪流排班照顧、請外勞或送療養院等諸多問題。

(作者∕台南市陳建宏骨科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