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企全球搶「糧」友

工商時報【李書良】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增強與民眾消費力提升,對注重「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來說,對吃的需求除了「量」之外,如今也提升到「質」的需求。而為了滿足龐大民眾的胃口,陸企近年正加快收購全球食品企業,對象從基本穀類到乳品、肉類。 在大量購買從美國豬肉到英國早餐穀類食品等各種東西後,中國大陸對食品交易仍然胃口不減。據南華早報報導,大陸企業爭相確保獲得食品供應,以滿足這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日益增長的需求。 大陸最大糧食交易商:中糧集團近日同意投資在新加坡上市的來寶集團(Noble)的農業交易部門。中糧將斥資15億美元收購來寶農業的51%股權,後者是來寶集團旗下的糖、大豆和小麥業務部門,今後這個部門將成為這家大陸公司在全球採購食品原材料的主要管道。 大陸人喜歡多元口味 這是大陸在全球的第二大食品業交易,僅次於雙匯在2013年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公司(Smithfield Foods)的交易。而在稍早前,中糧集團還曾經透露,將收購荷蘭糧食交易商尼德拉集團的大部分股權。 2013年,大陸買家所進行的與食品有關收購創下紀錄,排在首位是雙匯集團斥資47億美元收購了美國豬肉加工巨頭史密斯菲爾德公司,雙匯國際控股近期更名為萬洲國際,為尋求今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作準備,其IPO總值可能達50億美元以上。 經濟參考網報導,隨著中國大陸中產階級變得日益富裕、口味日益豐富,其他國際食品供應商也可能成為收購目標。英國里茲大學人口生態學教授蒂姆•本頓說:「他們存在控制自己的供應鏈的強烈動機。」他說僅憑大陸國內食品生產不能滿足自身需求。 Dealogic市場調查公司表示,2013年中國大陸占全球農業、食品和飲料業交易的六分之一,而在之前的5年中從未超過2%。 專門研究農業的荷蘭合作銀行去年12月表示,大陸已經是全球最大肉製品消費國,隨著財富增加使人們改變食譜,到2018年,中國大陸的牛肉進口量可能成長1倍。而除了牛肉和糧食,大陸買家還在收購未來可能會適合本國人口味的品牌。 讓全球市場人士好奇的是,大陸下一個交易可能是什麼?有人認為,中國大陸急需乳製品。特別是在2008年三聚氰胺醜聞爆發之後,大陸一直在修復自己的乳製品生產能力。如果來寶和尼德拉的例子可以作為參考,大陸企業很可能正在物色乳品供應商。 吃牛肉漸漸被接受 另外,也有人認為,隨著大陸民眾更傾向選擇富含蛋白質的肉類,牛肉可能成為大陸收購的下一個選項。儘管中國人一直以吃豬肉為主,但隨著火鍋店、韓式燒烤店及漢堡餐廳在中國大陸各地遍佈後,牛肉消費量正迅速上升。 同時,當口袋裡有了更多錢後,大陸民眾正在尋求更加豐富的飲食,並改吃牛肉。這不僅讓牛肉進口創下歷史新紀錄,也讓本土的許多肉類企業紛紛前往海外,尋找肉牛。 大陸業內人士表示,紐西蘭和澳洲是向中國大陸出口牛肉的兩個主要國家,因此也很有可能是大陸企業首先進行考察和投資的國家。 譬如,在成功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之後,雙匯集團所屬萬洲國際近期又傳出收購澳洲維多利亞州最大的牛肉加工出口品牌企業Tabro Meat,Tabro旗下擁有兩家具備出口資格的維州屠宰廠,牛肉產量的90%用於出口,其中一座屠宰場還擁有向中國大陸出口的認證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