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十三五 戰略產業出爐

工商時報【記者康彰榮、黃欣、賴湘茹╱北京報導】 中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4次會議昨(5)日開幕,會議並公布「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內容指出,將支持1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包括「十二五」期間力推的新能源汽車等6大產業,以及最新出爐的先進半導體等12大產業,這些產業將成為大陸未來5年最炙手可熱的領域。 「十三五」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指2016年至2020年)綱要第23章「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稱,將拓展新興產業增長空間,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中國GDP總值比重達到15%。 「十三五」規劃綱要稱,「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綠色低碳、高端裝備製造與材料、數字創意等領域的產業發展壯大」。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六大新興產業與中國政府在「十二五」(2011年∼2015年)規劃推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度重疊,顯現習李政權延續了胡溫時代的新興產業發展策略。 「十二五」期間力推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是過去5年中國政府全力支持的重點產業。在「十三五」規劃提出新的12項新興產業為:先進半導體、機器人、增材製造、智能系統、新一代航空裝備、空間技術綜合服務系統、智能交通、精準醫療、高效儲能與分布式能源系統、智能材料、高效節能環保、虛擬現實(即虛擬實境,VR)與互動影視等。 中國近年大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的升級更是重中之重,中國政府因此稍早實施「中國製造2025」戰略,目標是在2025年將中國從「製造大國」蛻變為「製造強國」,而「十三五」期間成為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 根據「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未來5年,將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以提高製造業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為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促進製造業朝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