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盤後〉中國製造業景氣連四個月升溫 A股漲跌互見


中國 A 股市場三大指數周一(3 日)收盤漲跌互見,滬指跌 0.27%,中國 5 月製造業景氣繼續上升,攀升到 2022 年 6 月以來最高紀錄,供給端擴張加速,但需求端擴張放緩。

滬指周一收盤跌 0.27% 報 3,078.49 點,深證成指漲 0.07% 報 9,370.5 點,創業板指漲 0.79% 報 1,819.46 點。兩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8,307 億元。

有色、環保、房地產類股走低,燃氣、鋼鐵、化工、石油、醫藥、金融、釀酒等族群下跌,半導體類股逆勢上揚。

香港恒生指數周一收盤大漲 1.79%,報 18,403.04 點,恒生科技指數大漲 2.53%,報 3,784.04 點。

《財新網》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5 月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報 51.7,較 4 月上升 0.3 個百分點,寫下 2022 年 7 月來最高紀錄。

相較下,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 月製造業 PMI 為 49.5,降 0.9 個百分點,在連續兩個月擴張後回落至收縮區間。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5 月製造業景氣維持向好,供給、內需、出口不同程度擴張,企業維持樂觀情緒,但價格水準依然偏低,尤其是銷售端價格持續低迷,製造業就業連續數月收縮,企業擴員態度謹慎。

王喆認為,就業壓力偏大和需求大於供給,依然是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原因仍是社會整體預期偏弱,這是過去較長時間內外部多種不利因素所致。長期積累的問題,需在長期中尋求解決途徑,各項旨在穩經濟、促內需、增就業的政策加力增效,並保持一貫性和連續性,應是政府的施政重點。

《彭博》經濟學家舒暢和曲天石認為,投資人不應將 5 月財新 PMI 視為製造業復甦動能增強的跡象,官方 PMI 更接近真實情況,也就是製造業景氣並未明顯好轉。

5 月官方製造業 PMI 意外下滑至 49.5,不如 4 月的 50.4,也不如經濟學家原估的 50.5。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Raymond Yeung)說:「由製造業催動的經濟復甦,力道仍然疲弱。接下來幾個月,貿易壁壘主義將會是主要的逆風。」

美國拜登政府日前宣布,準備對中國生產的電動車課徵 100% 的關稅,並對其他多項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歐盟也可能在未來數周內宣布加徵中國電動車的關稅。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