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股反彈可持續嗎?高盛、滙豐異口同聲:歷史數據顯示 還有得漲

中國股市今 (22) 日早盤開低走高後在平盤震盪,自 2 月以來的反彈走勢暫歇,但高盛(GS-US) 、滙豐 (00005-HK) 近日發佈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從歷史數據來看,本輪反彈行情尚處中期階段,仍有上漲空間。上證綜合指數從今年 2 月初反彈迄今超過 17%,香港恒生指數更進入技術性牛市。

《華爾街見聞》報導,高盛周一 (20 日) 指出,根據過去 20 年數據,進入技術性牛市後,市場有六成機率可能會繼續上漲,接下來半年的最高報酬率平均能達到 35%。滙豐也指出,自 2000 年以來,恒生國企指數出現過 12 次平均 5 個月內反彈超過 30% 的情形,且每次反彈後漲勢又持續四個月,平均報酬率為 27%。

滙豐的說法代表恒生國企指數 2000 年以來的每次大反彈都會持續 9 個月,平均報酬率介於 40% 到 50%。

滙豐認為有四大原因,第一是中國股市估值仍低於 5 年前平均,估值便宜有著支撐力道,其次企業回購股票規模可能會有所增加,加上港股市場有高達四分之一的買盤來自南向資金,外資買入空間還很大,最後則是政府的支持性政策持續發揮作用。

高盛也點名政策支援、估值吸引力及獲利潛力的三大利多,使得中國市場的展望依然積極。

高盛表示,隨著反彈行情持續,驅動漲勢的關鍵因素將會從估值擴張轉向獲利修正,這代表獲利表現將對牛市持續性產生重要影響。

高盛在對 23 個案例研究後指出,估值擴張是最初 20% 漲幅背後的主要推動力,但到達 20% 臨界點後,漲勢延續部分取決於獲利平均估值修正,在 7 個案例中,獲利平均值上修 10%,隨後半年又反彈 35%,達到高點。

滙豐認為,短期來看,目前任何有關獲利的利好消息都會給股市帶來一定支撐。

雖然長期來看確實存在獲利平均預期下調的風險,但或將到今年第四季才會顯露,因此在這之前股市仍有很大支撐力道。

受到房地產和商品部門的拖累,中國企業每股獲利 (EPS) 成長率為 7%,但若剔除這兩個部門的影響,其他產業的整體 EPS 成長 15%。雖然今年第一季整體獲利情況不及預期,導致全年預期下調,但全年獲利預期主要取決於第四季獲利情形。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