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陰道、雙子宮頸害不孕 台大醫微創手術圓生子夢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5日電)約5%女性患有先天性子宮畸形,其中「子宮中膈」會將子宮腔一分為二,罕見狀況下可能連子宮頸都分兩邊;台大醫院利用子宮頸本身彈性與子宮中膈差異進行微創手術,助順利懷孕。

今年33歲的陳小姐,從小到大沒有經痛過,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子宮可能有任何問題;但結婚後經歷長時間備孕,吃了不少中藥仍然不孕,後來到不孕門診諮詢才發現有子宮中膈問題,且罕見連陰道、子宮頸都分2邊,幸經轉診到台大醫院接受手術後,才3個月就成功懷上孩子,如今也已懷上第2胎。

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楊博凱今天在記者會上說明,約有5%女性患有先天性子宮畸形,其是受胚胎時期的子宮發育異常,甚至可能合併陰道結構異常;其中又以「子宮中膈」的占比最高,對於流產影響也最大。

「子宮中隔」是指,子宮腔中間有肌肉纖維縱隔,輕微狀況是僅從子宮底有突起,但嚴重的情況卻可把子宮腔分為兩個獨立腔室,甚至陰道也分為兩個。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任楊政憲指出,這樣擁有兩套完全獨立、並行的通道,從陰道貫穿至子宮腔,包括陰道中膈、雙子宮頸等的「完全性子宮中膈」患者,通常在性行為時會固定從其中一邊進去,因此長時間下來,除非排卵都是排在其中某一邊,否則懷孕機率就會較常人還低,且也較容易流產。

要切除子宮中隔、擴大子宮腔空間,還要避免患者在未來懷孕時發生子宮頸閉鎖不全,醫師須在保留雙子宮頸的同時,精準打通兩個子宮通道、進行切除。

楊博凱說明,過去常使用物理性或光學性導引來打通兩個子宮通道,但引導不明確可能導致手術失敗,甚至造成子宮穿孔,且需要同時使用子宮鏡與腹腔鏡才能進行手術。

台大醫院則利用子宮頸本身彈性與子宮中膈的差異,進行擴張後,子宮中膈上會出現微小開口,就能藉此打穿左右腔室,並進一步把子宮中膈完整分離。楊博凱指出,這項手術不需要使用腹腔鏡,可讓患者少捱一刀,且成功率可自過去的5到6成,提升到9成。

台大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暨不孕症團隊,在楊政憲主任帶領下,過去16年已治療58例完全性子宮中膈病患。這項創新微創手術技術,大幅降低手術困難度及增加手術成功率,受到國際肯定,獲國際婦產科微創手術期刊JMIG﹙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刊登。(編輯:李亨山)11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