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機抗震國家標準 要能抵抗6級地震

台灣發生颱風及地震的機率高,離岸風機的建置國家標準將比國外嚴格,國研院國震中心今天(2日)指出,為確保所有海上及陸上的風力機建置過程都有準則可依循,他們將提出「台灣風力機支撐結構設計國家標準」,抗震將以475年回歸期、約6級地震為標準,抗颱則以10分鐘平均風速每秒57公尺、約17級強烈颱風為準,另也將要求建置前要檢測土壤情況,確保底座不受土讓液化影響。 政府力推離岸風機,但台灣處於颱風、地震頻繁的地帶,為確保風機穩定性,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將參考國研院國震中心研究成果與國際標準,修訂我國離岸風機的抗震條件。 國震中心研究員柴駿甫博士指出,國研院參考國際ISO認證標準,計算台灣過去地震、颱風發生頻率、強度,再換算出結構加速度、慣性力,並加入風波、浪流等環境條件後,針對所有風力機設計訂定國家標準,讓遴選廠商在建置離岸風機時有標準可循。 其中,風機抗震標準將比照陸地建築物,以抵抗475年回歸期、約6級地震為標準。柴駿甫說:『(原音)因為國外開發商他們比較沒有這樣的經驗,我們才要趕快將該怎麼做的要求趕快寫到國家標準裡頭去,讓他們必須照我們的標準來做,他們拿歐洲設計指針來看的話,幾乎不會考慮地震力的影響。』 柴駿甫指出,國際上抗震標準都是以475年回歸期為準,也就是475年發生地震機率的規模,但台灣位處地震帶,同樣都是475年,台灣標準就比歐洲國家嚴格許多。 柴駿甫也提到,抗颱部分,國家標準目前是以10分鐘平均風速每秒57公尺、約17級強烈颱風為準,這次也會一併放入。 此外,台灣土壤液化情況嚴重,這也是歐洲國家不曾遇到的,所以國家標準也會特別提到,在鑽探時必須確保土壤情況與原本設計的假設是一致的;如果不同,就要送入實驗室做實驗,看土壤情況是否可執行,確保海上及陸上風機都不會因土壤液化倒塌。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也表示,此國家標準預計10月底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