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長2026大選「張劉對決」漸成形 世代交替下蘇治芬有意最後一搏?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日前當選雲林縣黨部主委,儼然已成雲林綠營共主,但在他邁向2026的道路卻仍有山、海線整合的難題需要解決。(圖片來源/劉建國辦公室提供)

民進黨各地黨職改選已於五月初落定,雲林縣黨部主委由山線立委劉建國同額競選並順利出任,由於海線選區前立委、前縣長蘇治芬在年初大選中落敗,輸給國民黨丁學忠,雲林縣檯面上的民進黨政治人物中,劉建國儼然已有雲林綠營共主的態勢。

雖然距離2026年縣市長大選還有一段時日,但各縣市藍綠兩黨隱隱約約都有水面下的暗潮在翻攪。雲林藍綠陣營看似已有各自屬意的人選,但檯面下綠營內部還有暗自較勁的波瀾。

若無意外,國民黨方面應會推出不分區立委張嘉郡,接棒現任縣長張麗善,集結張家班支持延續國民黨執政。目前看來,民進黨檯面上能挑大樑的只有劉建國,但此役若未能整合山、海線,恐怕也很難翻盤。

藍綠雲林縣長潛在人選同打「AI牌」

近日,由於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訪台掀起一陣AI旋風,有意爭取建設搏知名度的張嘉郡、劉建國兩位潛在縣長人選,不約而同地都祭出「AI牌」,分別從產業與教育兩個方向切入,想要趕上這波輿論浪潮,在選戰正式打響前替自己累積聲量。

張嘉郡在上週立法院的國是論壇上就表示,雲林擁六大優勢,絕對是發展AI產業的最佳城市。雲林縣具土地優勢且交通便捷,高鐵雲林站旁已預留10公頃的「高鐵特定產業專區」可立即進駐。此外,中科虎尾園區已通過台糖土地承租案,未來若串聯至土庫、褒忠、東勢,土地甚至可達1600公頃,足以容納台積電先進製程廠,半導體與AI產業鏈上下游建廠。

在6月11日的院會總質詢上,劉建國則指出,教育部因應新興科技的浪潮,要打造20座人才培育基地,目前已經有18座,但還沒有針對AI智能產業人才培育的基地。他要為此提供一個地點,就是目前即將退場的雲林環球科技大學校地。經濟部長郭智輝也承諾,後續環球科大只要捐贈給經濟部後,就會落實劉建國所提建議,讓AI科技人才培育就在環球科技大學。

張劉對決逐漸成形,BUT……

張嘉郡過去也曾在第七、八屆立法院擔任雲林海線選區立委,如今以不分區立委之姿回到國會,被認為就是要為參選縣長造勢鋪路。她父親張榮味是前雲林縣長,姑姑張麗善就是現任雲林縣長,她也在上個月接任國民黨雲林縣黨部主委,已是藍營縣長不二人選。

劉建國長期耕耘雲林山線選區,至今已是立法院的五連霸立委,他也在2022年的縣市長大選中代表民進黨挑戰競選連任的張麗善,卻因綠營山、海線整合不利等因素,最終失敗。

他敗選的主因與當時同黨立委蘇治芬有關。蘇治芬過去曾連任兩屆縣長,並在2014年全力操盤交棒給李進勇,她在地耕耘極深,長期被視為綠營雲林共主。然而,在2022年大選中,她有意回鍋再戰縣長,但最後是由劉建國代表民進黨挑戰張麗善,使得綠營在海線、山線勢力出現分歧。

劉、蘇人馬世代交替中,「蘇消劉漲」

不過,蘇治芬中斷立委連任,即便蘇治芬地方勢力仍舊雄厚,但缺乏檯面上的黨公職資源,雲林綠營世代交替已經開啟。

由於前虎尾鎮長丁學忠擊敗蘇治芬晉身立委,出缺的鎮長在今年四月補選。虎尾是雲林海線最大票倉,在張家鼎力相助操盤下,獲國民黨支持的林嘉弘戰勝民進黨提名的蘇治芬前幕僚林明正。

雖然蘇治芬聲稱對林明正參選並不知情,但此次補選結果,林明正不只輸給林嘉弘,也敗給無黨籍現任議員黃美瑤,這對綠營雲林海線,甚至是蘇治芬的政治影響力都有一定的挫傷。

再加上,黨職改選中除了黨部主委由劉建國拿下,全國黨代表選舉,屬於劉系的黨代表從原來的2席倍增至4席,而蘇治芬人馬則是從4席減至2席,雲林當地的綠營勢力出現明顯的「蘇消劉漲」,劉建國影響力已逐漸替代了蘇治芬。

蘇治芬有意復出最後一搏?

雖然連吞數敗,但蘇治芬似乎仍有意翻盤,就有傳言指出,蘇治芬曾私下向劉建國表示,希望能在2026年的縣市長選舉中再戰一次。

黨內人士分析,蘇治芬的影響力雖然有消退的跡象,但長年耕耘的根基尚在,劉建國的山線選區經營固然扎實,但若想跨足海線、整合泛綠陣營,仍迴避不了要和蘇治芬人馬合作。

無論如何,如今的雲林政壇藍綠雙方看似都已分別聚焦在張嘉郡與劉建國二人身上,但綠營內部卻仍存在山、海整合,與其背後劉、蘇整合的難題,倘若劉建國有意穩固目前綠營雲林共主的地位,如何與蘇治芬合作,是劉建國的嚴酷考驗,後續發展值得進一步關注。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平均每7間就有1間! 全台15坪以下小宅交易佔比創新高
俄國艦隊訪古巴更在大西洋演習 美加兩國派遣艦隊追蹤
民進黨議員推藐視議會罪》國民黨批綠式雙標再一樁 凌濤籲綠的地方宣講活動應叫「媽寶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