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季」

【記者陳仁煦雲林報導】因疫情因素,停辦兩年的「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季」,今年再度回歸,今(9/16)日由雲林縣長張麗善、縣議員黃文祥、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成龍村村長田志茂、財團法人觀樹教育基金會郭淑貞主任、成龍社區發展協會李自儀理事長,以及今年度藝術創作家李蕢至老師、太日樂集張呈遠團長、森森不息街頭劇場趙敦毅團長,共同邀請民眾於9月24日、9月25日,一同來到成龍溼地,再度感受這片土地的堅韌與美麗。

張麗善表示,成龍溼地原本為農耕地,但由於地勢較低且長年超抽地下水,地層嚴重下陷,且受到1986年8月的韋恩颱風、1996年7月的賀伯颱風強烈侵襲,海水倒灌淹沒農地,20多年來長期積水無法耕種,也成為國內唯一因地層下陷及海水倒灌而形成的溼地。2005年,農委會林務局與口湖鄉鄉公所開始在當地進行「成龍溼地生態園區經營管理示範計畫」;2009年起,為強化社區參與,因此與觀樹教育基金會合作進行學習參與計畫,透過打造環境教育基地的理念,推廣了多樣式的環境保護行動,例如:以成龍國小為據點,以溼地生態調查與鄉土文化探索的主題,藉由學校深入社區,並引導學童與父母祖輩共三代參與溼地環境保護行動。
張麗善說,透過生態藝術相互融合,讓成龍溼地從逆境中翻轉,非常不容易,當中歷經歷屆縣長、觀樹教育基金與在地成龍社區李自儀理事長帶領的社區團隊共同努力,在地居民自力更生,於逆境中創造不一樣的前景跟未來,令人感動,公部門也會加入更多的元素,讓成龍溼地生生不息,變毒為藥。歡迎來自各地遊客,9/24-9/25來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季,感受不一樣的雲林,不一樣的濕地生態。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成龍溼地與全國其他溼地最大的不同,在於溼地與村落居民共生共存,休戚與共,有這群居民守護自己居住的溼地,由下而上的影響民間團體、地方政府與中央機構,現在也正朝著其他溼地推廣單位推展生態保育、藝文扎根、向海洋學習的示範基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