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縣府籌拍黃俊雄紀錄片 呈現布袋戲風華

電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豔文》,在1970年代風靡全台,是許多民眾的共同回憶;而幕後推手,是布袋戲大師黃俊雄

來自雲林的黃俊雄,14歲開始學布袋戲,不只繼承父親黃海岱衣缽,還改良掌中戲偶尺寸,強化音樂、機關等效果,讓布袋戲成為當代流行。

紀錄片製片、同時也是黃俊雄女兒的黃鳳儀表示,「(黃俊雄)使用了許多所謂譁眾取巧的元素,曾經被評價為不入流。但是50年後的今天,台灣人都知道『藏鏡人』這個代名詞。」

黃俊雄也致力推廣傳統戲曲,被文化部列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授證人間國寶,今年還獲得行政院文化獎肯定。雲林縣府籌畫《布袋戲人間國寶-黃俊雄》紀錄片,選在台北特映。

雲林縣長張麗善說:「1968年,當時黃俊雄布袋戲非常盛行的時候,就是在現在的秀泰影城,以前叫做今日世界。」

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藍祖蔚呼籲,「散落在民間有關黃俊雄布袋戲的各種傳奇的文物,都能夠盡量提供出來,國家應該來典藏這些資料。」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獲得行政院文化獎,我想今天這個紀錄片,是最好的祝福跟見證。」

金光多媒體董事長、黃俊雄兒子黃立綱認為,「傳承這些藝術文化,最重要的是要熱愛自己這項技藝、這項藝術,在不一樣的時代讓它不會被淘汰。用平常我們的所學、所認知,然後賦予它新的生命。」

從野台戲到電視、電影,黃俊雄推動布袋戲以更多樣化的方式呈現,現在子女以不同視角記錄黃俊雄的人生歷程,期待能讓更多人了解這項傳統藝術文化。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黃海岱120歲冥誕 雲林布袋戲館推紀念活動
《返校》金馬大熱門 白面教官戲偶很搶戲
保留傳藝之美 「不貳偶劇團」深入校園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