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脆弱!日專家投書美雜誌 示警「台灣能源安全」遭遇空前威脅

記者蕭瑋玲/綜合報導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曾稱,台灣能源危機,可能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困擾。如今又有日本研究員投書美國政治雜誌,示警台灣能源安全遭遇「空前威脅」,指出電力系統面對海上封鎖恐怕非常脆弱,甚至將間接影響台灣安全。

<strong>日本研究員投書美國雜誌,對台灣的能源危機敲響警鐘。(示意圖/翻攝Unsplash)</strong>
日本研究員投書美國雜誌,對台灣的能源危機敲響警鐘。(示意圖/翻攝Unsplash)

日本海外電力調查會(JEPIC)研究員Tsuyoshi Minami,6月13日投書專門報導亞太政治局勢的美國《外交家》雜誌 (The Dioplomat),為台灣的能源危機敲響警鐘。

文章標題寫著,「台灣能源安全遭遇空前威脅」,並寫道若面對潛在的海上封鎖,台灣能否降低電力系統的脆弱性,並建立能源安全?

研究員稱,在台灣總統大選期間,能源政策也走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賴清德支持持續實施逐步淘汰核能的現行政策,若無重大政策改變,台灣最後一座核電站預計將在2025年關閉。

但令人憂心的是,台灣對於進口燃料的高度依賴,使得面對可能的海上封鎖時電力系統尤其脆弱。即使不達到軍事衝突的程度,海上封鎖也將立即影響台灣的能源安全。

蔡英文前政府的目標是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並計劃透過大幅增加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發電來實現這一目標。賴政府預計將繼續推行類似的政策,但面臨兩大挑戰。

首先第一個挑戰是,台灣對天然氣的依賴性增加。2023年,天然氣發電已佔台灣總發電量的約40%,隨著核電和燃煤發電廠的逐步退出,這一比例預計在2025年達到50%。

<strong>台灣對天然氣高度依賴,恐致發電成本上升。(示意圖/翻攝Unsplash)</strong>
台灣對天然氣高度依賴,恐致發電成本上升。(示意圖/翻攝Unsplash)

但天然氣需超低溫儲存、及不便於大規模囤積的特性,讓台灣在能源安全上面臨挑戰。目前台灣的LNG儲存量為11天,計劃在2027年前增加到14天。但在解放軍可能實施的封鎖下,台灣的LNG可能在兩週內耗盡,導致全台一半的電力供應中斷。相較之下,煤炭的儲備可持續42天。

此外,台灣對於天然氣的高度依賴也導致發電成本上升。這使得台灣易受全球需求成長和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進而反映在電價上。

2021年俄烏開戰就是慘痛教訓,當年冬季後國際LNG價格達到空前高位,嚴重破壞供需平衡。當時台灣因電價規定無明顯漲幅,但台電仍背負巨大債務,最後成本仍可能轉嫁至消費者身上。

而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台灣展現國際地位的重要支柱,也是主要的電力消費者,但若過度依賴天然氣發電導致電價飆升,將會削弱半導體產業,間接影響台灣安全。

第二大挑戰就是增加再生能源的份額,其中離岸風電是主要方向。台灣已在亞太地區(除大陸外)領先於離岸風電的發展,並正建立相應的供應鏈。截至2023年底,已安裝約1.8吉瓦的容量。到2050年,再生能源預計將佔台灣能源組合的60-70%,以離岸風電和太陽能為主。

<strong>風力發電機的海底電力傳輸設備容易受到外部破壞(示意圖/翻攝Unsplash)</strong>
風力發電機的海底電力傳輸設備容易受到外部破壞(示意圖/翻攝Unsplash)

然而,太陽能發電波動性大,台灣調節能力有限,而離岸風電雖然也有季節性波動,但相對更穩定。開發區域主要集中在台灣西海岸的台灣海峽,因風力條件和水深而定。

透過海底電纜將風力發電機產生的電力傳輸到陸地,這些海底設施極易受到外部破壞,如2022年北溪管道的破壞事件所示。因此,即使在非軍事衝突的情況下,台灣的離岸風電也存在固有的脆弱性,電力供應的可靠性仍存疑。

研究員指出,台灣的電力系統缺乏足夠的儲備和怠速能力,長期封鎖可能迫使台灣依賴逐漸減少的煤電和太陽能發電,這些來源無法滿足需求。

投書中稱,今年俄羅斯針對烏克蘭電站的攻擊凸顯了電力系統作為關鍵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大陸完全有能力在不發射一槍的情況下,透過破壞電力基礎設施來癱瘓台灣。

想要防止大規模停電,可透過發展分散式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浮動離岸風電及地熱能,同時還要擴大儲存設施,增強發電能力。

同時,投書文章指出,如侯友宜曾經所建議,持續使用核能雖非萬能之策,卻能緩解一些能源安全問題。直至2020年,核電也為台灣提供了超過10%的總電力。

儘管解放軍的軍事演習暴露了台灣能源安全的脆弱性,但在少數政府的情況下,賴政府面臨執行政策的挑戰。國民黨(KMT)和台灣民眾黨(TPP)都同意加強立法機構的權力,這意味著賴政府在決定再生能源擴展和未來核能政策時需要與反對黨協商並可能面臨立法限制。為了維護台灣的經濟和戰略穩定,迅速改善能源安全至關重要。預計將宣布的新能源政策可能會決定台灣的未來。

延伸閱讀
IAEA署長警告廢核是「因噎廢食」 2050年「全球脫碳」恐難實現
台灣97%能源靠進口!美媒CNBC示警「台灣電力短缺」 最慘後果曝光
郭智輝改口「不考慮核電」打臉賴清德?柯志恩:凸顯民進黨能源政策搖擺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