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不丹是教室》:世界最偏遠的學校,教我們與天地萬物共存
如果你沒看過不丹電影,也許《不丹是教室》可以成為你的第一部。導演巴沃邱寧多傑透過鏡頭,帶觀眾體驗不丹最偏遠學校的困境,以及純淨心靈的美好。然而,擁有高山草原和過著簡單生活的不丹,竟是受氣候變遷威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對許多人來說,不丹是個神祕又遙遠的國家,2019 年上映的不丹電影《不丹是教室》(Lunana: A Yak in the Classroom)則用最純粹真誠的故事和美麗景緻打動了全球觀眾,不僅在 2022 年入圍第 94 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資料來源:電影神搜:用電影寫下歷史 !《不丹是教室》導演巴沃獲不丹國王親自頒贈「雷龍之子」不丹皇家勳章,更有新片即將推出,也陸續拿下 21 個國際獎項及 30 項大獎提名。
電影導演巴沃邱寧多傑 (Pawo Choyning Dorji)透過畫面,講述曾被譽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正面臨的真實議題:青年外流、西方文化與傳統價值的拉鋸、城鄉差距、氣候變遷等,卻也以溫暖誠懇的視角,帶觀眾探討「幸福」也許沒那麼複雜。
到偏山小學任教,反思幸福真諦
男主角烏金在不丹首都辛布(Thimphu)出生長大,受良好的教育,有教師執照,與政府簽了五年的教職合約。不過教學不是他的興趣,他的夢想是到澳洲玩音樂,因此打算放棄教職。沒想到在合約最後一年,他被派到不丹最偏遠的學校──魯納納國小(Lunana)。
魯納納國小位於不丹北部海拔 4,800 公尺的魯納納村,距離最近的城鎮加薩(Gasa)須徒步 8 天,沒有自來水、沒電、沒網路,人口僅 56 人。每到冬天,村子會被大雪覆蓋,學校關閉,因此派去的老師只會從春天待到秋天,大約半年就離開。
烏金不情願地出發,村長非常慎重地派了兩位村民(米臣和辛格)到加薩迎接,三人三驢翻山越嶺 8 天後終於抵達魯納納。幾乎全村的人走 2 小時到村外迎接烏金,對他們來說老師是非常尊貴的,因為他能為孩子們帶來學習的機會,而不僅是放氂牛、採蟲草。不過當烏金看到簡陋的教室、克難的住處和廁所,他忍不住告訴村長他想離開了。
沒想到隔天早上,班長佩珠來敲門請老師去上課,學生們都在等了。幾天互動下來,烏金被孩子們的好學和天真打動,不忍他們失去受教育的機會,因而決定留下。烏金認真地張羅黑板和教具,帶同學們唱歌、學英文、算數學、打籃球,物資缺乏卻真心地感到快樂,也逐漸融入村裡的生活。
他結識了歌聲優美的牧牛女莎爾頓,在兩人互動中,烏金體會到純淨心靈的可貴,原來當地人雖然貧窮,心靈卻很富足。一天,莎爾頓帶一頭氂牛給烏金養在教室裡,方便他撿氂牛糞作生火燃料,她也在烏金的請求下,教他唱當地歌謠《圓滿氂牛之歌》。
時間很快來到秋天,某天烏金備課時,村長告訴他寒冬將至,是時候準備離開了,也期待他隔年春天能再回來。可是,烏金申請去澳洲的文件已獲批准,他即將離開不丹,可能不會再回魯納納了。村長感嘆地說:「我常聽有些人說,我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度,可是,像你這樣受好教育,能身負重任,象徵我們國家未來的人,卻總想去別的地方尋找幸福。」
即使捨不得,烏金還是離開了。村民們在同一個地點送別,佩珠含淚把同學們的信交給烏金,村長用《圓滿氂牛之歌》歌聲與他道別。烏金踏上歸途,行經同樣的山路卻已是不同心境。
後來,烏金如願去了澳洲,在酒吧駐唱。吵雜的酒吧裡,沒人在乎唱歌的人,烏金突然感到孤獨,緩緩唱起那首令他懷念的歌謠。
太陽能發電實地拍攝,呈現深山生活樣貌
《不丹是教室》讓人一窺偏山生活的真實樣貌,事實上,劇組拍攝期間就住在魯納納過著一樣的生活。導演製作電影的方式相當樸實資料來源:關鍵評論:【影評】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前五強《不丹是教室》,教會我們幸福就是回到自然、專注生活,動員許多在地素人飾演和自己相似的角色,傳達純樸村落的平凡。電影在海拔近五千公尺的高山實地拍攝,壯闊的山脈、高原、溪流和雪景盡收眼底,也讓觀眾如實看見當地生活環境的美麗和艱難。
此外,由於魯納納缺乏電力,劇組全程使用太陽能發電。為了把電用在刀口上,據說資料來源:大愛電視【立德路2號】《不丹是教室》巴沃邱寧多傑 賴梵耘專訪導演拍攝時期 60 天完全沒看毛片,直到拍攝結束才開啟筆電檢查畫面,如果有遺漏的地方才趕緊補拍。過程雖然克難,卻能感受到導演訴說故事的渴望及保護當地環境的心意。
全球第一個負碳排國家,卻受極端氣候衝擊
米臣:「我小時候經常行走這條山路,沿途美麗山脈總是終年積雪,現在卻都變了樣。」
烏金:「這就是『地球暖化』啊。」
不丹是個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低度開發國家,土地面積比臺灣大一些,人口僅約 79 萬資料來源:worldometer,高達 71% 面積都是森林,主要經濟來源為水力發電、觀光和農業。由於不丹被高山圍繞,擁有約 2,700 座冰川資料來源:Inter-Parliamentary Union: How Bhutan is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豐富湍急的水資源使全國用電幾乎 100% 仰賴再生能源,甚至足以將部分電力出口至印度。
不丹國王將保護環境與森林納入憲法,表示每位不丹人民都受託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以造福今世與後代。因此,不丹成為全球第一個達成「負碳排」的國家,意即境內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比全國排放的還多,政府更計劃在 2035 年前達到 100% 有機農業資料來源:UNDP: A milestone in Bhutan’s journey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然而,如此積極投入減緩氣候變遷的國家,竟也是全球氣候脆弱的國家之一。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見不丹人的生活與自然環境緊密相連,極端氣候對人民的衝擊也非常直接。
冰川消融導致水患
目前,不丹的冰川正以每十年減少 30 至 60 公尺的速度融化。隨著氣溫上升,布滿冰川和冰湖的不丹北部面臨「冰川潰堤水患」(GLOFsGlacial Lakes Outburst Floods 資料來源:UNDP: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 Bhutan)的風險,當冰湖快速融化,冰的基座開始變得不穩固,大量洪水即可能潰堤,使當地居民、農作和野生物種遭受水災及土石流襲擊。
乾燥天氣影響農作、森林大火頻傳
不丹約 80% 人口以務農為生,當天氣越來越乾燥,水源將不足以灌溉農地,影響收成。然而,除了糧食問題,乾旱和越發頻繁的雷擊,更容易觸發森林大火。在過去十年內,不丹發生了超過 1,400 起森林火災資料來源:The Climate Reality Project: How Climate Change is Quietly Rewriting Bhutan's Future,野火不僅危害當地野生動物,附近居民也被置於風險之中,火災更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助長氣候變遷惡性循環。
棲地變化衝擊生態
原本擁有豐富多樣物種的不丹,也正面臨氣候變遷導致棲地和物種喪失,如侏儒豬、穿山甲和鬃毛野兔已陷入瀕危資料來源:Dialogue Earth: Lesser-known endangered species in Bhutan may be facing extinction,生態系統逐漸失衡。棲地變化也增加了人類與野生動物的衝突資料來源:The Climate Reality Project: How Climate Change is Quietly Rewriting Bhutan's Future,大象、老虎等動物可能為了覓食而進入人類居住區域,造成衝突與危險。
降雨模式改變,更易引發疾病
通常每年 6 月至 9 月是不丹的雨季,但如今降雨模式已出現改變。2016 年至 2023 年,不丹經歷了 32 起極端天氣事件資料來源:The Climate Reality Project: How Climate Change is Quietly Rewriting Bhutan's Future,大部分是持續的季風強降雨所致,引發水災和土石流,更提高疾病傳播的風險。
面對氣候衝擊,不丹政府怎麼做?
自 2020 年,不丹政府制定《氣候變遷政策》資料來源:Climate Change Policy of the Kingdom of Bhutan 2020,致力加強國家的氣候韌性,削弱氣候衝擊,並強調「生態平衡的永續發展」,同時維持碳中和。相關措施包含:保育及管理碳匯(carbon sink,即儲存二氧化碳的自然系統,例如森林及海洋);促進礦業、交通、廢棄物處理等產業轉型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加強能源效率和多元性;增加天氣預報系統以管理災害;強化人民的氣候認知,有助於氣候調適的計畫和執行。(延伸閱讀:「氣候調適」是什麼?為什麼重要?減緩氣候變遷少不了它?)
落實相關措施的速度是否能超越氣候危機?這將是不丹須面對的重大挑戰。老實說,看到不丹政府這麼重視氣候變遷政策,反觀富裕國家和高碳排企業還在討價還價,拖延源頭減碳行動,真讓人汗顏。
憶及不丹旅行的感動,地球萬物緊密相連
和《不丹是教室》相似的故事題材其實並不少見,但我看完還是深受感動。電影中沒有煽情的哭喊或激烈衝突,而是含蓄地呈現物質匱乏的人民依然擁有單純和快樂。這種快樂的來源並不是無知,而是珍惜與善良,這樣的文化特質,我在 2023 年造訪不丹時也真切體驗過。
例如乘車在鄉間道路時,迎面遇到一位牧牛男孩帶著約十隻牛要通過,司機將車子停靠在一旁讓路,男孩在牛隻都慢慢通過後,回頭向我們這車的人鞠躬道謝,讓我印象深刻。此外,不丹沒有動物園,只有野生動物救援中心,因為前任國王認為動物們應該享有自由,便將原本的動物園改成收容受傷或老病動物的空間,環境非常開闊且天然。還有一次進入禮品店,看到一隻貓躺在老闆腿上休息,原來牠是流浪貓,老闆因為牠似乎懷孕了而讓牠留下,真是好暖心。
當然,不丹仍面臨許多難題,尤其氣候變遷的確持續影響著不丹。還記得初到不丹時,原本期待看見大片濃密森林的山,沒想到有些山地竟光禿禿的,不丹導遊說近年發生滿多森林火災,天氣變熱,2022 年冬天市區甚至沒有下雪。問及氣候變遷的影響,他表示連長輩都很有感,炎熱又乾燥的天氣使農地變乾,影響收成。我們途經農地時,當地農夫和導遊聊到很久沒下雨了,覺得擔心又無奈。(延伸閱讀:物價為何上漲?原來是「氣候通膨」正在蠶食我們的荷包)
這讓我更深刻體會,全球每個人都影響著彼此,減緩氣候變遷是所有人的責任。雖然我自認無法回到魯納納般的原始生活,但有些生活方式的確值得學習,例如珍惜所有資源、幾乎不用一次性物品,以及與萬物共存共榮的觀念。
魯納納村民擁有得少嗎?他們擁有開闊天地、高山美景、緩慢流淌的時間、簡單知足且敬重大自然的心,這些可能都是都市人在忙碌焦慮時,渴望卻難以觸及的美好。想一想,也許我們需要的其實並不多。
延伸閱讀:
The post 電影《不丹是教室》:世界最偏遠的學校,教我們與天地萬物共存 appeared first on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