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回來了 焦佑倫樂看下半年

華新17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焦佑倫表示,下半年不銹鋼比上半年及去年同期好,目前需求已經回來,今年包括不銹鋼、鎳金屬、線纜等銷量皆會比去年增加,營業額要看原材料價格,推估今年營收可能與去年持平,長期續朝營收2,000億元目標邁進。

華新去年合併營收1,898.40億元,稅後純益51.3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32元,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1元等議案,補選一席董事由律師謝文倩出線,不再補選副董事長。焦佑倫強調,華新長期策略是股息每年穩定發放、獲利也要穩定成長。

焦佑倫指出,華新過去五年做了許多重大投資,投資印尼近12億美元,發展鎳相關上游產業;大陸不銹鋼廠價值提升及台灣高雄港建置海纜廠,總計投資新台幣300億元;也斥資5億美元收購歐洲不銹鋼廠及特殊合金企業,五年總投資新台幣近700億元。

焦佑倫指出,過去三年、未來兩年,華新線纜事業共投資250億元,其中高雄海纜廠160億元,預計2027、2028年量產,50~60億元在楊梅興建新商業模式的智能製造線纜廠,提供產業服務等。

焦佑倫指出,不銹鋼事業涵蓋台灣、大陸及歐洲等地,發展以長條棒材為主,華新是大陸以外,全球最大的盤元及直棒鋼的供應商,去年收購英國SMP不銹鋼廠,跨到石油、航太等領域,是華新打入特殊合金市場的跳板。

華新陸續處分美國Borrego大部分業務、關掉大陸南京及東莞銅板廠,致營收減少新台幣千億元;但焦佑倫指出,公司陸續併購歐洲不銹鋼廠,營收又增加千億元,與過去相比,營收結構不同,內容、毛利率、產業及客戶也改變。華新現在先要把投入的設備、收購企業等資本支出做整合,再走下一步。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豪宅、第三戶房貸 調高利率地板價
台積赴日設廠拍板 化工股沾光
欣興董座:載板樂觀到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