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錢孔急!英國大學財務拉警報
英國高等教育多年來是莘莘學子嚮往的學術殿堂,劍橋大學與牛津大學等明星學府更是許多人夢想的終極選擇,造就無數國內及國際優秀人才,是英國相當自豪的「軟實力」,然而因為緊縮外國學生簽證政策與政府經費補助短缺等多種因素,英國大學的經營正面臨巨大壓力,財務黑洞若無法儘速填補,恐出現倒閉危機。
物價漲學費不漲 逾1/3英國大學鬧窮
根據英國大學聯盟(UCU)最近公布的報告,40%英格蘭地區的大學今年財務將出現赤字,逾三分之一的英國大學有財務困難,許多大學已經開始裁員、減少課程甚至關閉學系,影響最大的是人文和創意藝術等科系。
2012年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宣布,將英格蘭與威爾斯地區大學每年的學費由3000英鎊(約台幣12萬5000元),一舉提高到9000英鎊(約台幣37萬5000元),因為調幅很大,學生十分不滿,上街大規模抗議,爆發流血衝突。
之後大學的學費只微調250英鎊,年費9250英鎊一直維持到現在。
10多年來物價持續上漲,特別是Covid 19疫情後,通貨膨脹尤其驚人,大學的經營成本包括教職員薪資、能源、教室與設備維修等費用也都提高。
教育顧問公司DataHE計算,2012年的9000英鎊學費,如果隨著通膨率調漲,現在應該是1萬2000英鎊(約台幣50萬元)的年費。換言之,各大學每收一名國內的學生,每年就損失2750英鎊(約台幣11萬5000元)。
脫歐後遺症 英國大學人財兩失
礙於政府設下的國內學生學費上限,各大學為增加收入,轉向國際學生,向他們收取約英國學生2倍的學費,來補財務的不足。
英國脫離歐盟後,原本歐盟每年提供給英國大學約8億英鎊(約台幣333.5億元)的研究經費,全面中斷;不僅如此,來自歐盟國家的學生學費也比照非歐盟國家,造成許多歐盟學生放棄到英國求學,脫歐使英國大學「人財兩失」。
根據經濟顧問公司London Economics的最新估算,國際學生為英國經濟帶來約374億英鎊的年收益,吸金力不可小覷。10年前國際學生的學費約占大學收入的10%,現在提高到20%。
高度依賴國際學生的學費收入,成為英國大學的致命傷。
減少移民人數是前保守黨政府向選民承諾的重要施政方針。2022年英國政府共核發48.6萬張國際學生簽證,高於2019年的26.9萬張,發給學生眷屬和家人的簽證數量,由2019年的1.6萬張,爆增到去年的13.6萬張,增幅相當驚人,為避免簽證被濫用,前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決定修改規定。
自2024年1月1日開始,只有到英國攻讀博士學位或有政府贊助獎學金的課程,才能帶家屬到英國,這項被視為「不友好」的新政策,使許多計劃到英國攻讀只有一年學程研究所的學生,改往其它國家。
這項緊縮學生簽證的政策施行以來,海外學生申請人數明顯開始下降,排名較低的大學財務壓力尤劇,高等教育需要持續投資,為求生存裁減教師與課程,無疑將影響大學的教學品質和競爭力。
政府也負債累累 大學只能自求多福
大學聯盟呼籲政府正視高等教育財務面向深淵的問題,7月初終結保守黨14年執政,重返唐寧街的工黨新政府,揭露英國負債高達220億英鎊,國家百廢待舉的艱難困境,也因此教育大臣菲利森(Bridget Phillipson)請各大學管理好自己的財務,無意金援。
可見的未來,英國大學恐將汰弱留強,國際競爭力的排名難能持盈保泰。
作者》黃貞貞 資深媒體人,現居英國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