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水之光:蘭陽平野自然發現史》新書發表會 第一場羅東林場展開
▲《靚水之光:蘭陽平野自然發現史》新書發表會第一場在羅東林場展開。(圖: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提供)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與知名自然史作家吳永華於十二年期間六度合作,今年二O二四年再度推出《靚水之光:蘭陽平野自然發現史》新書,十月五日在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日光山森林茶書苑舉辦第一場新書發表會,由宜蘭分署秘書吳思儀代表出席與主持發表會,出席來賓有許多專家學者及名人,有臺灣大學退休教授謝長富、農委會退休博士俞秋豐、宜蘭大學退休教授陳子英、宜蘭縣史館長廖英杰、宜蘭在地知名作家吳茂松、臺灣山岳雜誌專案總監吳雲天等,以及搶到限額報名成功的讀者們共襄盛舉。
新書發表會共有三場,宜蘭分署歡迎民眾可以把握機會參加。第二場將於十月八日週二上午十時-中午十二時臺北的臺灣博物館古生物館三樓簡報室限額六十名;第三場將於十月十六日週三下午一時-三時國立宜蘭大學生物資源學院/福昌廳限額六十名。
對新書有興趣的民眾,可至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及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現場購買享優惠價,也可於國家書店及五南書局的實體店面及網購。以封底圖案所製作的周邊文創商品無框畫,一直以來都是高人氣及買氣,這次推出的風箱樹無框畫未來僅在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與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上架,有興趣的民眾可以繼續收集,一次集好集滿臺灣扁柏、臺灣山毛櫸、臺灣油杉、風箱樹無框畫。限量的龜山島與風箱樹精緻刺繡書籤、四部曲精美收納書殼、文件收納L夾,則是參加新書發表會的現場購書獨享的優惠限量贈品。
宜蘭分署與吳永華自二O一三年開始合作,進行「蘭陽山海平野自然發現史」系列叢書的書寫,於二O一四、二O一八、二O二O年分別出版了《桃色之夢:太平山百年自然發現史》、《霧林之歌: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貂山之越:淡蘭古道自然發現史》等三本書,開啟了臺灣在古道自然史書寫的新創始,並獲文化部金鼎獎、國史館文獻書刊獎、OPEN BOOK好書推薦等獎項的肯定。
為了鑲嵌臺灣東北區內的蘭陽平原與龜山島這最後一塊自然發現史的拼圖,今年推出《靚水之光:蘭陽平野自然發現史》新書,以蘭陽溪沖積而成的扇狀平原與宜蘭著名地標龜山島為書寫對象,將海拔一百公尺以下的平原、海岸、島嶼及平地十個鄉鎮過去的自然史依清領、日治時期依序描述,題材多元豐富,故事的場景更加貼近民眾的日常居住環境與集體生活經驗,將蘭陽地區前有山、後有海的生態體系完整呈現,在在揭露出昔日蘭陽生活圈在自然旅人們所留下的自然往事,也將連結宜蘭分署所推動的國土生態綠網計畫,更讓宜蘭獨步臺灣各縣市,成為自然史著作最完整的縣市。
「蘭陽山海平野自然發現史」系列叢書共有四部,封面及封底皆為設計師楊薌衡親自操刀,以各書代表之指標性植物的蠟葉標本影像作為封底,分別為松蒲作次郎一九三七年在太平山採集的臺灣扁柏(桃色之夢)、鈴木重良一九三0年南澳山區採集的臺灣山毛櫸(霧林之歌)、青木繁一九二四年在坪林採集的臺灣油杉(貂山之越)、川上瀧彌一九0四年在羅東採集且種小名以羅東命名的風箱樹(靚水之光)。植物標本圖像的特殊設計會隨著溫度而改變顏色,傳遞著跨越時空、季節及溫度,而植物標本的存在也引出山區古道、平原、海岸、島嶼的老故事,寫意著標本的存在,是丈量著歷史的底蘊;楊薌衡也在四本書的開頁首面,寫下動人的短詩,觸發讀者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