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銀髮族專利 全台1.4萬人年輕型失智症

失智症是近幾年相當受關注的議題,但焦點大多擺在65歲以上,其實還有一群人,未滿65歲,也確診失智、稱為年輕型失智症,推估全台有1.4萬人。他們通常是家庭經濟支柱,因此一生病後,整個家的經濟、就會出現大缺口,而且年輕人罹患失智症、病程比年長者快,社會資源也少很多。接下來這則新聞就要帶您看這位個案,他過去也是一名醫師,但當疾病來臨,誰都一樣脆弱。

花蓮縣失智症關懷協會理事長曾敬惠:「他的兄弟都是醫生,那我們家也大部分都是醫生,所以我們在台灣檢查之後,就沒有一個人相信,然後我們還飛到香港,再去做了同樣的檢查,那個時候 他們才接受說,喔 他得了失智症。」

曾敬惠的先生,人人口中簡醫師,過去在大醫院服務,和許多患者成為好朋友,誰能想到即將跨入一甲子的人生,發生劇變,年輕型失智症找上門。 花蓮縣失智症關懷協會理事長曾敬惠:「他是一個本來很愛講話,很愛開玩笑的醫生,我慢慢地注意到 他在社交,或者是跟家人聚餐的時候,他的話就會越來越少,然後甚至有時候會抱怨,以為他是得了憂鬱症。」

台北慈院身心醫學科醫師張芳瑜:「年輕型的失智症病人,就是早期發現 也會比較,會有困難是因為他們的表現,不單單是記憶力的問題,他們反而更顯著的是,像是情緒的問題 或是行為問題,或者是精神症狀的問題會比較多。」

疾病表現恰巧和一般、年長者失智症相反,再來會碰到的第二個問題是,因為還年輕,照顧起來更吃力。 花蓮縣失智症關懷協會理事長曾敬惠:「(我在)慈大還在教書的時候,人家打電話說 曾老師,簡醫師又跑走了,然後我就要開車到馬路上去找他,然後他可以走2個小時,你怎麼叫他回來 他就是不回來,那個時候有一段時間,我甚至每天 每天有時候開車,我就是想說 我是不是就,就去撞牆就好了,就解決這個 因為不知道,不知道要怎麼去,不知道怎麼辦。」

逼不得已,將先生送進照護機構,因為年輕型失智症,病程快得讓人措手不及,一般可長達10到15年的病程,以簡醫師為例,確診7年,已經從輕度變成重度。 花蓮縣失智症關懷協會理事長曾敬惠:「語言能力已經幾乎沒有了,偶爾會講一兩個字,行動能力也退化到,可能要 都要我攙扶著他,他也沒辦法自己進食了。」

65歲前確診,就屬於年輕型失智,全台推估30到64歲之間,有1.4萬人,和年長者不同,因阿茲海默症導致的比例較少、只有30%,還有其他原因,甚至有機會逆轉。 台北慈院身心醫學科醫師張芳瑜:「可逆的可能就是維生素的缺乏,或者是他本身內外科的影響,比較不可逆的話,就是包含腦部受傷,或者是中風 是中風在這種,跟認知功能有相關的一些區域。」

面對失智症、如臨大敵,尤其一旦確診年輕型,許多家庭等於失去經濟支柱。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我們其實也會,讓他們(資方)知道, 政府現在有一些方案,比如說職務再設計等等,這樣的一些資源可以進場,那包含我們也會,協會這邊也可以共同地入場,共同地輔導,然後幫助這些失智者,盡量在職場上多留一段時間。」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周六晚至周日 防範局部短延時強降雨
靜思閱讀書軒進駐 屏東高樹國中飄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