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數位化挑戰 專業求真才能突顯媒體價值

板橋扶輪社社長羅浚晅 Brain(左)、民視新聞傳播群採編部經理蕭翠英(右)。圖/板橋扶輪社提供
板橋扶輪社社長羅浚晅 Brain(左)、民視新聞傳播群採編部經理蕭翠英(右)。圖/板橋扶輪社提供

民視新聞傳播群採編部經理蕭翠英表示,網路媒體興起、傳統媒體式微,媒體生態有了很大的改變,如何走出自己的風格並兼顧專業和公益,是所有台灣媒體要認真面對的重要課題。

蕭翠英日前應板橋扶輪社社長羅浚晅 Brain邀請,以「To know or not to know 認識媒體」為題發表演講,剖析數位化變革對媒體經營帶來的挑戰。

她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就資訊取得即時、方便來看,是最好的時代。如今拿起手機,每個人都可以當全民狗仔,但是數位科技發展太快,網路上分享資訊如此方便,訊息真實與否,往往難以判斷,也要慎防它的反作用。」

「很多人已習慣每天早上打開手機APP觀看財經新聞、氣象報導,或是一些生活相關的資訊。透過網路觀看新聞,或在社群媒體傳遞資訊,是我們的日常。」

蕭經理分享,二、三十年前都是拿著筆寫新聞、用傳真機工作,從報社到有線電視,再到如今網路媒體百花齊放,任誰也想不到會走到今天這個局面。透過網路、FB、IG、LINE…等平台,我們從中獲得資訊。網路上24小時零時差、沒有國界,隨時都能掌握國外的新聞。俄羅斯發動戰爭、全球疫情的訊息,透過網路科技,我們都能夠第一手取得,這也就是所謂的OTT(Over-The-Top)時代。

大環境已改變,資訊傳播的方式完全不同,我們不得不跟著趨勢和潮流走。

一機在手,每個人都從手機知道生活大小事,但是這麼多資訊,有沒有不該知道的?訊息究竟是對或錯?

蕭經理表示:「2018年3月的衛生紙之亂,就是一個標準的假訊息,相關單位追查到是某量販業者以假亂真刻意的行銷操作,於是重罰。東西要漲價,涉及到消費者的權益,上游的廠商也好、下游的業者也好,都應該透過新聞稿的發佈,傳遞到媒體,再公諸於大眾。在第一時間,連媒體也被騙了。該量販業者發出新聞稿,暗示要漲價,於是民眾瘋狂搶購,甚至拼命囤貨。」

假訊息透過網路上各種管道和方式,充斥我們的生活。近年政府在防詐騙上也花了很多的力氣,退休的長輩,容易成為詐騙集團鎖定的對象,還有許多年輕人被騙到國外成為犯罪集團利用的工具。

根據LINE在2022年的假訊息統計,第一名是新冠肺炎錯誤偏方,第二名是添加色素的紅殼蛋,第三名是疫情相關的個資詐騙。

蕭經理建議做到以下幾點,來分辨假訊息:

1. 對聳動的標題保持懷疑的態度,像是公眾人物的死訊在查證上特別要注意。
2. 調查消息來源,需了解背景資料,判斷真實性。
3. 查詢相關媒體報導。
4. 未確認消息真偽,不隨意分享。
5. 善用「LINE訊息查證」、「防詐達人」等假訊息查證管道。

詐騙橫行可能導致財物損失,重則動搖國本,尤其近年中國對台灣在很多方面進行認知作戰,政府也經常呼籲民眾不要亂轉發假訊息。

最後,蕭經理指出,媒體做為「第四權」監督政府,要拿出專業和使命感,也需要社會大眾的制衡。新聞搶快固然重要,做到正確更重要。媒體在新聞查證上各憑本事,但力求「自律」是最基本的,也就是在過濾新聞時要自行把關,求證後才能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