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森林火建立新思維 學者籲重視損害非燃燒面積

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雖然離阿里山大火地區有一段距離,但天台文人員也隨時掌握狀況,以防遭到損害。天文台區域,受到地形等因素,車輛無法抵達,國內專門研究森林火的研究學者,認為以鹿林天文台現有的環境,面臨著潛在危險,應該要未雨綢繆,定期或不定期進行保全模擬演練,防患未然。(李明朝報導)

國內、外近年來,陸續發生森林或山區火災,經過研究與全球暖化造成氣候異常有關,同時,國外發現有些區域原本不應開放人居住,反而讓敏感森林地區帶來危險感,此外,氣溫升高,一旦樹木枯死,反而成為乾的燃料,火災發生時,一發不可收拾。

面對這類型火災不斷,前林業試驗所森林火研究室研究員林朝欽、中央大學天文所技士張光祥等人進行研究,並且提出新的思維,認為森林或山區大火,要摒除以往強力滅火的觀念,改以保存重要資源為主,尤其平日在山區要把可能燃料掃除,像自行砍除或加以燃燒,減少火災發生,同時也可以規劃讓民眾在特定區域放養、放牧,縮減燃料面積,也可以顧及森林或山區生態及環境。

此外,學者也提出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是台灣唯一天文研究的觀測型天文台,在國際天文台網絡也是重要而且有名,可以說是台灣很重要的科學資產,不過地理位置在山頂,在森林火研究學者的觀察,鹿林天文台其實是面臨著潛在危險,應該要著手規劃保全模擬演練,減少資源損失。(圖鹿林天文台駐站人員石皓偉先生提供)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沙塵罩全台 北宜也中鏢
補助七期燃油機車挨轟 明年喊停
花蓮「陽光電城」 虧12年 養蚊子
蟹肉棒塑膠套煮前要拆? 食藥署:拆掉較保險
「醫界苦行僧」謝維銓逝世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