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敏感兒的激烈情緒,心理師:用愛的眼光,看見內心的美好

高敏感孩子的生活,因著環境團體的變化,時常敏銳覺察及深度處理資訊,造成過度刺激,而產生大量的情緒反應。身為主要照顧者的爸媽,面對高敏感孩子的豐沛情緒,無論是憤怒、痛苦、悲傷、挫折、失望,像是排山倒海的巨浪,劇烈衝擊著親近家人,不僅時常打亂日常節奏,造成家庭氣氛緊繃,也成為父母的教養難題。

父母因應高敏感兒帶來強烈的情緒經驗,因著自身成長經驗、教養觀點、情緒涵容空間、生活條件差異,以不同的溝通姿態回應。以下例子沒有所謂的正確解答,試圖幫助爸媽們檢視自己因應高敏感兒時的內在脈絡,並給予溫柔的提醒。

午後,年幼弟弟隨意在欣欣的美術作品上塗鴉,欣欣生氣地搶走弟弟手上的筆,在弟弟的圖畫上拼命打叉叉,弟弟放聲大哭,媽媽聽聞前來,但欣欣大發雷霆,高漲的憤怒讓欣欣用力推開了媽媽。

反應一:指責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有禮貌!竟然會動手推媽媽。你小時候就會動手,長大怎麼得了,你給我去罰站。」

父母怎麼了:當父母運用指責的姿態時,很快定義孩子反應為偏差行為,期待自己嚴厲管教可以導正錯誤。通常因為父母情緒高漲,會以兇悍態度搭配威脅話語,試圖停止錯誤。有些父母過去熟悉高壓權威教養方式,當父母威信被踩線,就會自動化回到權威壓制的位置。

高敏兒常見反應:高敏感兒接受父母的威嚇懲罰,通常會共振憤怒,情緒相互加乘,更難以緩解。同時,在父母強烈評價與快速介入的同時,失去理解高敏兒內在運作的空間,在無法被理解的經驗裡,高敏感兒重複感受孤獨,也難以梳理糾結情緒,因而產生負向思考,感到深層的羞愧,自我價值感低落。

溫柔小提醒:即時制止攻擊行為,避免任何人受傷,是可以的。對行為的詮釋先暫時置放於括號,保留一些好奇探問的空間,嘗試多一份理解、少一些批判。看見高敏感兒的限制,並認回自己的期待。

反應二:討好

「好了好了,沒事沒事,我帶你去喝個果汁消消氣。」

父母怎麼了:當父母習慣運用討好的姿態,背後可能的脈絡是:有些父母求子多年才成功生下高敏兒,過度關愛的補償心態;有些父母犧牲事業全心帶高敏兒,對自己身為父母角色高度期待;有些父母因與長輩同住,擔心高敏兒哭鬧,顯示教養無方或引發更多衝突,於是迴避衝撞,維持家庭和諧。

當期待迴避衝突,父母第一時間多半採取安撫取悅,過度同理孩子,增加父母本身的情緒負擔。父母漸漸形成過度關注,時時立即回應需求,以保護高敏感兒受到任何傷害,因而忽略需管教的細節,不知不覺退讓了管教的界線。

高敏兒常見反應:同時,高敏感兒如果習慣將難以忍受的情緒直接毫不修飾的丟出,期待父母完整承接,孩子不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沒有情緒界線,也不曾承受其破壞關係的後果,高敏兒沒有機會學習適應巨大情緒的震盪,並藉由自身調節回到平衡,缺少溝通表達需求,維護關係的人際互動。

溫柔小提醒:無論如何,請將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高敏感兒成長的辛苦,需要穩定的框架,幫助建立內在的安全。請記得,過度反應也是一種過度刺激。

反應三:超理智

「生氣無法解決問題,哭沒有用,我再給你紙,重新畫一張。 」

父母怎麼了:身為父母的角色,認為自己應該要負責,但情感上卻很想保持距離,或許有時內在也帶著指責,批判孩子的情緒,但又想以理性包裝,幫助自己坐穩在父母的位子,看似不動怒,形塑外在的平穩,像是強力的防衛,阻擋城牆外如洪水猛獸的高敏感兒情緒,保衛自己的安全。

因此,說滿篇的大道理,相信自己在盡父母的責任,但其實,自己與自己的感受已經斷裂,不允許自己的憤怒與失望,也同時阻礙孩子的情緒流動。

高敏兒常見反應:當高敏兒的情緒被擋在高牆之外,也難以與父母連結,高敏感兒感受到父母將自己排拒在外,學習隔離壓制情緒,產生對自我的質疑。

溫柔小提醒:
或許對於強烈的情緒感到陌生,先學習覺察自己的感受吧!在當個有責任感的父母之前,先好好做個有血有淚的「人」吧!

反應四:打岔

「你哭完了再跟我說。」進兒童房把弟弟抱走,打開卡通讓弟弟看,自己坐在客廳滑手機。

爸媽怎麼了:打岔常見狀態是過度疏離,因為情緒勞動太過耗能,不讓自己的情緒受到小孩的情緒波動,因而讓自己抽離現實環境,自己沒有太多感受、也不願有任何想法,希望親子關係是互不相干的,切斷連結,也切斷影響力。

高敏感兒常見反應:無論發生什麼,都不重要,被遺棄的無價值感,我的感受是不允許存在的,我是糟糕的。

溫柔小提醒:身為父母的你,還好嗎?發生什麼了?似乎此刻已經難以承載任何的動盪。此時的你,需要尋求專業的協助,並向身邊親友求援,讓孩子得到妥善的照顧,同時療癒自己身心。

用愛的眼光,看見高敏感的美好

薩提爾相信每一種溝通姿態,在其動機脈絡下,皆有可運用的資源。除了以上五種求生存的溝通姿態,薩提爾邀請我們學習「一致性」,在高自我價值狀態,在適合安全、干擾低的環境,顧及自己、他人、情境的溝通姿態,薩提爾相信唯有自己與自己保持連結,才能觀照自己,也關懷對方。

回到當下覺知自己:

「剛剛這麼小的事情,她卻有這麼大的情緒,我被嚇到了。
她發了這麼大的脾氣,好像責怪我,但我沒有錯,我很無辜。
我看到她這樣哭鬧不止,看見一個沒有禮貌的孩子,是我沒有教好,我很自責。
一點小事就要大哭大鬧,情緒管理很差,挫折忍耐力也很差,我很擔憂。
她怎麼會這樣對我,她不知道我對她有多用心嗎?我很受傷。
我以為她會慢慢改變,但是,她沒有,我很失望。
我已經努力好久,我不知道如何教導她,我很無力。」

我知道我累了,需要喘口氣,好好休息一下。
我知道我沒有放棄她,讓愛的感受,重新灌注在心裡,同時滋養自己,
嘗試連結自己的冰山,才有機會看見孩子的冰山。

「她是生氣?還是傷心?<--辨識孩子的情緒
她可能是因為太在乎,所以她才會反應這麼大。<--理解孩子的脈絡
她是不是不知道,自己原來是傷心,而不是生氣。<--梳理孩子的混雜情緒
她需要時間空間,才能消化外在的刺激。<--接納孩子的限制
她需要協助陪伴,但不是干擾。<--看見孩子的需要

「妳一定很喜歡這幅畫,很想好好保留捨不得被破壞,所以很生氣弟弟亂畫,也很想讓他知道妳有多受傷,妳有多傷心。妳知道亂畫是不對的,生氣推人是不應該的,這是不被允許的。」

她默默走到房內,關起門後傳出些微的抽噎,
聽著她碰觸到內在的悲傷,知道她如此深刻的接觸著,
在脆弱的時刻,只能依靠著自己的呼吸調節情緒,
任何話語,都成為負擔,唯一能做的,只能陪伴她待在情緒風暴裡,
不能多說,不能多做,不能加速,不能減緩。

身為父母的我們能給她什麼?
悄悄地在門縫下,遞上了一幅畫:「欣欣哭哭,媽媽抱抱。」

她憤怒地丟掉那幅畫,像是丟掉所有媽媽給她的所有愛。
那些濃烈的愛,此刻對她來說都難以消化,
任何要靠近她的,都會被推開,那是維護自尊最後的防衛。

但她如此敏感,那暖暖的愛,還是在隙縫中,鑽進了她的心裡。

門縫下,收到了一幅畫:「媽媽對不起,媽媽謝謝你,媽媽我愛你。」

她打開了門,迫不及待地投進懷裡擁抱,
小手拉著媽媽的大手,小腳踩著媽媽的大腳丫,來回走著,
一份深厚的愛,在這場風暴,媽媽和孩子,一起走過了。

那加倍的愛,高敏感的孩子必定加倍奉還,
這份愛,不是溺愛,而是尊重、負責、有界線的愛。
讓我們一起用愛的眼光,看見高敏感的美好。

(責任編輯:劉茵琪)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面對做錯事的年幼孩子,有效的處罰必須「相關且合理」
如何認識情緒?教孩子認識情緒作法、原因、動畫推薦
破解SEL迷思:情緒困擾才需要SEL?大人不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