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熱傷害 謹記涼補心

入夏以來,氣溫逐漸升高,中央氣象署發布高溫燈號資訊,國健署提醒民眾,注意「涼、補、心」3字訣預防熱傷害。(中央社)
入夏以來,氣溫逐漸升高,中央氣象署發布高溫燈號資訊,國健署提醒民眾,注意「涼、補、心」3字訣預防熱傷害。(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入夏以來,氣溫逐漸升高,根據氣象署表示,受西南風沉降影響,台東縣太麻里15日出現40.0度極端高溫,大台北、花東地區仍要留意局部攝氏36度以上高溫。國健署提醒民眾,注意「涼、補、心」3字訣預防熱傷害。

端午連續假期後,開始進入夏季天氣,國健署表示,人體在天氣溫度高、濕度高的環境下,當汗水排不出體外,且水分攝取不夠時,會讓體感溫度隨著升高,增加熱傷害的風險。

根據疾管署「即時疫情監測及預警系統」通報急診就醫資料,今年4月單一月份,因熱傷害就診人次為231人次,相較於去年同月份,就診人次111人次,增加1倍以上。

國健署特別提醒民眾,夏日氣溫偏高,外出活動時,應注意避免或減少曝曬於高溫環境下,尤其對於熱傷害6大高風險族群(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及體重過重者)都需要更加留心注意,高溫造成的熱傷害,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與傷害!

國健署也提供預防熱傷害的3字訣「涼、補、心」,要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心」。如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應立即離開高溫的環境,並設法降低體溫(例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必要時,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的協助。

看更多相關新聞
衛福部統計 高溫高溼 上半年熱傷害就診3年新高
心衰竭住院增 極端高溫恐加劇
戶外防晒選SPF30以上 流汗忌用痱子粉
50歲男胸悶不是心梗 醫:夏天超危險!「會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