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錢焦點2》發6000元政策bug? 資訊界:考量數位落差 領現管道不能少

「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21日在立院三讀通過,預計在四月能領到現金,不過疫情年期間發放的三倍券、五倍券當中,不少民眾因網路領取遭釣魚詐騙,資訊界人士指出,偏鄉長者因金融資源、數位使用落差等,更容易陷入遭詐騙,或者被家中孩子全拿的局面,呼籲政府應該考量偏鄉、長者的領取需求,以現金發放。

以現行發放方式,上網登記帳戶除了對長者來說不夠友善,民眾也容易掉入詐騙陷阱。《2020台灣金融生活調查》指出,台灣22個縣市當中「金融素養較低弱族群」的比例,高於40%的縣市就多達18個,且多位於鄉下地帶,恐成為金融詐騙的溫床。過去五倍券連確切發放日期都尚未公佈,各大社群平台、釣魚簡訊就不斷釋出「振興這裡換」等相關連結。無獨有偶,今年1月行政院剛拍板普發6000元現金,就有民眾收到領取通知,誘騙其填寫「個人資料、金融帳戶帳號、信用卡號」,顯見上網登錄帳戶的方式,仍需配套措施預防詐騙橫行。

除了是網路弱勢族群,偏鄉長者也因不易觸及金融資源,多數為「金融文盲」。根據金融研訓院《2020台灣金融生活調查》,全台約6.5%的民眾無帳戶,多分布在嘉義縣、屏東縣、澎湖縣,而這三個縣市也是「金融服務取得」成績排名的末三名。

難讓全台約2300萬人普領紅包。光是看大台北都會區士林、北投、內湖、中山,合計土地面積明明與屏東縣來義鄉相去不遠,但境內郵局卻多了57間;ATM據點多80處,就能得知這三種管道較難觸及金融科技滲透度低的偏鄉居民。《民報》也詢問在三倍券、五倍券發放時,出現詐騙災情的屏東居民,他們都傾向以村長造冊、現金發放領取的方式,來保障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