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探索-去中仇中 磨滅兩岸互信!小英應累積善意 拿出具體行動與對策

中國時報【崔慈悌】 中共十九大閉幕後,蔡英文總統昨天首度發表兩岸談話,她呼籲對岸,「現在正是一個改變的契機」,兩岸領導人應秉持圓融、中道的傳統政治智慧,尋求兩岸關係的突破。 遺憾的是,蔡英文未能夠針對核心問題提出具體作法,站在兩岸交流30年的歷史關鍵點上,談話內容空泛令人失望,兩岸要融合,領導人不能只說不練。 合則兩利 空話無助打破僵局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十九大政治報告中端出「六個任何」,並將台灣問題列入「十四項方略」之後,蔡英文昨天在「兩岸交流30年研討會」的回應談話,備受外界關注。 蔡英文談及,30年前不願兩岸因敵對造成親情拆散,因此民進黨亦贊成兩岸開放探親,間接說明她體認「兩岸一家親」的事實。 談話中她也承認,1992年我方和對岸進行香港會談的「歷史事實」,而且願意概括承受兩岸已經簽署的23項協議。但是對於九二會談後產生的「九二共識」,蔡英文刻意不提,以「合則兩利」的態度,試圖說服對岸共同思考、擘畫未來30年的發展願景。 歷史協議全認 獨拒九二共識 問題是大陸所要求的基礎就是「九二共識」,兩岸若不能共築基礎,蔡單方面冀求的美好遠景,無異緣木求魚。 再者,蔡英文雖一再強調「釋出善意」,卻無法約束黨內同志「仇中」語言與惡劣態度。以盧麗安事件為例,昨在立法院輪番上場的綠委,簡直是視盧麗安一家人為寇讎,欲剷之而後快。 兩岸在開放交流後,兩岸人民往來工作已成常態,因工作便利而擁有對岸的黨職與公職,這是個人的選擇,只要沒有妨礙國家安全,何苦為難? 蔡英文寄望兩岸領導人應秉持圓融、中道的「傳統」政治智慧,尋求突破,但何以自去年520執政以來,綠營處處藉「去中國化」大搞「文化台獨」,在這種強烈仇視大陸的氛圍下,兩岸如何能有突破? 兩岸關係在民進黨執政後愈走愈冷,過去開放交流30年來累積的信任和善意正逐步流失,如果不搬開障礙,可預期彼此仇視的情緒將形成惡性循環。兩岸關係好不容易走到今天,善意是需要累積的,蔡英文不應停留在文青式談話,需拿出具體的善意行動和對策,為兩岸破冰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