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俄漸成中國經濟附庸 中國聯歐制美遠勝聯俄抗西方

俄烏開戰已超過一年,俄羅斯因受到西方國家的制裁,經濟上愈見困難,其中有相當大部份的貿易轉向中國,大量的民生消費品更加倚賴中國提供。有人認為,俄烏戰爭再延續下去可能讓俄羅斯逐漸成為中國經濟附庸。不過,俄中經濟關係雖更加密切,但力挺普丁代價極大,它阻斷了中國拉攏歐盟抗衡美國的長期大戰略。現在俄羅斯對抗整個西方必敗無疑,中國應當放棄聯俄抗西方的戰略,回到原先的聯歐抗美策略,因為美國才是中國真正的戰略對手,而中國也不會因此變成下一個俄羅斯。

俄烏開戰之後,俄羅斯遭到西方嚴厲制裁,經濟上幾乎是完全向中國「一面倒」,俄烏戰爭的一年中,兩國的貿易額達1902.72億美元,大幅增長29.3%,比普丁預測的25%成長率還高出許多。俄羅斯與中國貿易增加的部份,很多原是向歐洲進口的消費品,隨著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擴大,未來對外貿易依賴中國的情況會更為加重。

歐洲媒體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許多西方企業撤離俄羅斯,西方國家見長的民生消費品很快地被中國企業替代,其中以手機和汽車領域最為明顯。三星原為俄羅斯手機銷售冠軍,它與第2名的蘋果撤離後,小米快速搶佔俄羅斯智慧手機市場,市佔率突破50%,加上其他中國手機品牌,俄羅斯有95%的手機市場已被中國佔領。

大型消費品汽車的情況也差不多,原來以歐美日韓汽車為主的市場,現在只剩下中國汽車與俄羅斯國產汽車。打了一年仗,俄全國汽車銷售量下跌超過2/3,幾乎所有汽車品牌銷售皆大幅下滑,只有中國汽車逆勢成長,中國汽車在俄羅斯汽車市場的佔有率快速衝上37%,其中又以大陸奇瑞汽車最現最亮眼,一些在大陸2、3線的汽車品牌也意外地受到俄羅斯消費者歡迎。2022年,中國向俄羅斯出口了11.7萬輛汽車,已經超過日韓,成為俄羅斯最大的汽車進口國。

除了民生消費品被迫轉向中國之外,莫斯科為拉攏中國,也對中國放出一些友善的承諾,例如上世紀90年代中國曾規劃建造一條從新疆通往吉爾吉斯與烏茲別克的鐵路,但當時俄羅斯擔心中國的影響力進入中亞,一直持反對態度,直到俄烏衝突後才放下高姿態。目前鐵路籌建計劃已開動,今年內可望動工,它將成為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政策的重要交通骨幹之一。

除了中亞鐵路建造,中俄媒體還傳出更多雙方可能合作大型項目,包括中國將投資1600億美元與俄羅斯合作開發西伯利亞等遠東地區的貴金屬、有色金屬,以及豐富的鐵礦與天然氣。更有些陸媒認為可以藉此機會向俄羅斯租借海參崴,為大陸東北地區尋找一個北方的出海口。許多這類藉機加強中俄戰略合作與擴大中國影響力的猜想在網路上引起熱議,但許多分析人士認為,以俄羅斯一向對中國的態度,別說是中國提起,就算是俄羅斯自己提的,中國人都不應該輕易相信。

俄羅斯在目前的國際處境下被迫依賴對中國的商品貿易,但只要戰爭結束、制裁解除,中俄貿易仍然是要回歸市場規律。何況目前中國從中俄貿易中所獲得的利益並不算多,相較於因為支持俄羅斯所失去的經濟與政治利益,更是微不足道。不只如此,中國還在與美國的戰略競爭中失去最重要戰略夥伴─歐盟,這才是支持俄羅斯對中國造成的最不利的狀況,而且其影響極為深遠。

眾所周知,自從美國對中國展開戰略競爭與經濟「脫鉤」以來,中國一直試圖從經濟的角度拉攏歐洲國家做為戰略夥伴,加強歐中在政治、經濟與科技上的緊密聯繫以化解來自美國的壓力。此一策略原本有望藉著美歐間的矛盾尋找到戰略支點,卻在《中歐投資協定》的最後關頭遇上新冠疫情導致拖延,再遇上俄烏戰爭爆發與戰情逆轉,在歐洲幾近全面反俄的形勢下,中俄關係反倒成為中歐戰略夥伴關係最大的障礙。

目前已經有超過半數以上的歐洲國家參與了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戰爭,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訪歐行程不斷強調中國想要與歐洲「全面重啟交流」,在氣候變化和自由貿易等問題上加強合作,但這些歐洲國家外交官員目前只在乎中國在俄烏戰爭上的立場,並多次主動施壓,要求中國不要為俄羅斯提供與戰爭相關的支持。在面對美國時,中國仍然保持強硬,相較之下對歐洲的姿態則非常和緩,但是對歐洲而言,北京的做法顯然還不夠。

近2年歐中關係經歷了人權問題、貿易制裁與雙邊投資協議失敗,現在又面臨烏克蘭戰爭下對中俄關係的疑慮。未來在通往拉攏歐洲以抗衡美國的戰略道路上有很多關卡,其中最關鍵的先決條件正是中國對烏克蘭戰爭與對俄羅斯的態度。解決俄烏戰爭問題,才有可能緩和歐中關係,也才能重振中國經濟並對抗美國的戰略施壓。現在美國、歐洲、俄羅斯、烏克蘭、經濟、戰略已形成對中國的一套連環鎖,北京應當能看出解鎖的竅門何在,現在需要的是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