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跑樓大媽:隱藏在深圳最繁忙大廈裡的外賣江湖

市場化的經濟體系下,在不同的社會裡總會生出各種令人意外的經濟活動模式。自從幾年前有了外賣,就同時衍生出一個龐大的群體─外賣騎手,這個在中國大小城市裡馬路上隨處可見飛奔而過的群體,已經成為經濟與社會話題的焦點。現在這個人數眾多的行業還在特定地點衍生出二級市場,其中一個在近期受到社會觀察人士關注與議論:深圳賽格廣場大廈的跑樓大媽。

跑樓大媽群體生成於外賣文化與摩天大樓的碰撞之下,據說最早是在深圳華強北的賽格廣場大廈。這棟摩天大樓有75層樓高,全棟包括低層的電子商場,以及較高層的電子與相關行業的辦公室,是深圳最繁華也是最有人氣的立體電子商業街,這裡有全球最齊全的電子零件,只要懂門道,連被禁止向中國出口的頂極輝達H100人工智慧晶片據說都能買得到。

在賽格大廈裡光是上班的人數就近萬,排隊等電梯、換電梯成了常態。這棟大廈有著迷宮似的複雜通道與電梯系統,近年來外賣風氣盛行,一到送餐高峰,不熟悉的外賣騎手一旦在大廈內迷路或在電梯間遇上排隊擁堵,就會導致後面的訂單全部超時,於是在大樓底下為外賣騎手接手跑樓送餐的工作應運而生。

這項工作據說最初是從一位在大樓內擔任清潔工作的大媽開始的,當她看到外賣員慌張地四處找路時,提議以每單3元人民幣(約合台幣13.5元)的代價為他樓上樓下地按址送貨。沒幾天事情傳開,有更多的騎手需要她的服務,她找來樓內清潔工作的同僚幫忙,甚至還把家裡左鄰右舍的閑置人力都拉來協助外賣騎手送貨。

很快地一接近送餐時間,在賽格大廈樓下為外賣騎手跑樓的人數也由最初的幾人發展到上百人,除了大媽,也有些中老年大叔來跑腿,為外賣騎手完成最後一哩路,這項新興的接力代工逐漸擴散到附近的幾幢商業大廈。代送一單的價格從每單3元下降至2.5元人民幣,體積重量大的價格另外講價,但也可以合併多單同時跑樓節省時間。據說,一個午餐時間的幾個小時內,大約能賺到上百元人民幣。

據深圳幾位外賣騎手約略統計,在華強北至少20多至30棟大廈外有跑樓大媽駐紮,她們在大樓下狹窄的馬路邊,各自挑選一個視野最佳的地點,幾個熟識的人佔著一個轉角或一扇門,撐起一把大陽傘,等待外賣騎手出現。當送餐時間一到,騎手陸續現身,大媽們先判斷外賣騎手的停車位置,快步前進同時催促著詢問:「賽格,幾樓?」然後拽下餐盒,出示印有付款碼的膠封卡,手上簽字筆在餐袋上記下樓層房號,連續動作一氣呵成。

對大廈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迷路,樓內的電梯有分中區梯、高區梯、中轉梯、單層梯、雙層梯,還有消防梯與貨梯,要弄清楚這複雜的立體結構圖得花些心思,如果等電梯要花更多時間,甚至會直接走幾層樓梯,幾小時內跑好幾趟,不僅腿力得好,頭腦也得清楚才行。

古時候有個說法,凡是有流通的地方就是碼頭,有碼頭就有江湖,這些在大廈樓層間奔跑的代送大媽們,就在複雜的樓梯通道與電梯間裡,開闢出一個野生的跑樓江湖。這份工作沒有五險一金,但是誰都可以做,裡頭有姐妹檔、表親檔還有夫妻檔。大部份跑樓大媽間相互不知姓名,只能從口音或傳聞判斷其籍貫,或以外號相稱,每個人有不同個性,也都有不同的故事與生活上的苦惱。當然,這裡跟水陸碼頭一樣,大媽大叔們彼此間也會有搶單或吵架,還會有一些來騙餐騙錢的,拿了餐收了款就落跑,外賣騎手得承擔損失,所以他們要盡量找熟識的跑樓大媽代送,這時最好的依據就是面熟與籍貫。

在做金融行業者的口中,華強北跑樓送餐員是外賣騎手業的「二級市場」,電視節目裡說脫口秀的則戲稱「送外賣的找了個送外賣的幫自己送外賣」。這幾年大陸經濟走下坡,跑樓大媽也得花心思多賺點外快,她們一手拿外賣跑上跑下,一手還能拿一張廣告宣傳單,逢人就問:「要不要名包名表?」只要成交就能拿到一些佣金。這些在底層江湖上討生活的人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與滄桑,他們在困境中能生存下來,對社會變化的韌性都極強,只是各種苦處不足為外人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