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中菲島礁之爭揭共軍隔離戰術 台灣有警覺?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中心(CSIS)提出中共的對台灣進行「隔離與封鎖」的模式廣受戰略學界的討論,並透過實際推演模擬來進行研究,獲得許多有意義的成果。而就在各界熱烈討論之際,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島礁的摩擦加劇,幾乎是為CSIS的理論擺下了一座現實演練場景,關注印太形勢的人還能以中國在南海的舉動來驗證對台進行「隔離與封鎖」策略的各種推論。

美智庫近期推演共軍隔離台灣戰術

近幾年美國與西方國家對於台海衝突的危險性逐漸達成共識後,許多智庫除了模擬台海衝突的場景之外,還努力推演衝突前的磨擦如何演進到全面軍事行動,透過增加對這個過程的了解,極力避免爆台海戰爭。CSIS近期做的理論推演,以中國採取「灰色地帶」策略為出發,認為大陸與台灣的矛盾抵達臨界點時,將採取隔離與封鎖策略,而且首先執行的部門不是共軍,而是其龐大的海警隊。

CSIS在其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隔離的目的是證明中國對台灣施加控制的能力,而不是直接進行封鎖,因此不需要完全包圍台灣島進行隔離,只需針對幾個特定港口。這種推測與1996年台海導彈危機的狀況非常相似,也很可能隔離的理論就是來自當年的導彈危機。去年8月裴洛西訪台與今年5月的「聯合利劍-2024A」也可以視為一種有限的海上隔離,它們都是針對一個或數個主要港口進行。

可能登船檢查宣示主權

智庫與學術界在台海問題上所提出的「隔離」(Quarantine)在不同場景的英文中有不同的用法,一般最常用的是指醫療衛生上對人或動物的限制接觸,以避免疾病的傳染。另一種則是海軍的戰術用語,其中最知名的就是1962年古巴危機時由美國海軍在古巴外海對出入的蘇聯貨輪執行登船檢查,以確定船上不是運送具有大規模殺傷力的武器。在台海的場景下,所指涉的是類似後者的狀況。

CSIS的報告指出,中共的隔離策略並非使台灣完全與世界脫離聯繫,而是以「宣示主權」及「設定進出台灣的規定」這2個手段來主張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中共可能派出海警船或甚至軍艦在台灣周邊幾個點進行登船檢查,名義上是要確定該貨船未載有武器或是對中國造成危害的事物,食品和藥物等關鍵物資會放行進入台灣,只針對特定貨物進行檢查,違反隔離政策則不予放行,這樣做的目的是迫使與台灣有來往的國家遵守中共設定的與台灣往來的條件。

按此策略,執行部門主要是中共海警隊,預計會有30艘餘艘參與,執行隔離的位置在與台灣與外島領海相連的鄰接區。若從近年來中共軍機常態性地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或越過台海中線,以及2022年8月和2023年4月因美台政治接觸升級而在台灣週邊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還在離島附近部署更多的海警船與軍艦,甚至登上金門的船舶檢查執照與航行文件,還給這種行為一個「綜合執法演練」的正式名稱,就足以印證中共正在準備經常性地在台灣領海臨接區活動,做為執行隔離政策的演練。

隔離台灣的果效分析

共軍對台灣進行隔離有幾項獨特的作用:首先是針對主權宣示執行實質的行政控制,造成干預內政的事實,削弱內外對台灣政府管治能力的信心;其次可讓台灣增加日常運作的經濟成本;再者,這種隔離由海警執行,導致直接軍事對抗風險較低;最後,隔離能造成外資企業與台灣外貿的重大衝擊,北京還能掌控執法鬆緊程度與執行時間,對某些不配合的商船進行搜索扣押還能產生巨大威懾作用。

總之,中共海警船不必檢查所有進入台灣的船隻,只有要部份船隻被檢查,就能在主權宣示及國際宣傳上達到可觀的成果,並嚇退許多通往台灣的海運貨輪。而這種策略的成功與否,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台灣、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反應。

美國若要對共軍隔離台灣做出反應,顯然沒有足夠數量的海防隊可以部署到台海來進行干預;如果美國動用海空軍,必須要謹慎地避免出現美國海軍對抗中國海警船等不利的形象。而且顯然這種無特定目標與時程的鬆散隔離要花費大量部署時間,對美軍而言是一項枯燥而費時的工作。

CSIS還就這項研究課題進行了一項美國與台灣戰略專家的意見調查,發現大多數專家對美國及其盟國干預隔離的意願都持懷疑態度,只有13%的受調查的美國專家和9%的台灣專家對美國以軍事行動干預這種隔離表示「完全有信心」,至於美國盟友與合作夥伴,相信會支持軍事干預的就更少了許多。

如同目前全球都在關注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島礁上的摩一樣,雙方的爭執是能不能靠近仁愛礁與黃岩島等島礁海域,這些島礁的現實經濟利益都很小,雙方的爭執貌似意氣之爭,其實是主權與國家行為的對抗。從中菲兩國在南海的行動也能看出北京與馬尼拉策略的運用;對中方來說,與菲律賓在南海的爭奪可能只是一場演練,或許用不了多久,類似的情況就會在台灣周圍臨近海域發生,對台灣來說,設定應對策略與方案並進行演練顯然已刻不容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