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類似烏克蘭的國土防衛部隊,會是保台抗中的關鍵戰力嗎?《外交家》:無論從法律或政治上來說,均窒礙難行

烏克蘭近3個月奮勇擋下強大的俄軍攻勢,西方國家的鉅額軍事援助被認為是關鍵因素,但在曾任西點軍校現代戰爭研究所(Modern War Institute)所長的柯林斯(Liam Collins)看來,烏克蘭在失去克里米亞與頓巴斯陷入內戰後的軍事改革、以及軍事思想的變化也都居功厥偉。而且柯林斯認為,烏克蘭軍能力抗強敵的最關鍵因素「發生在烏克蘭人民之間」——那就是烏克蘭今年1月成立的國土防衛軍(Territorial Defense Forces)。

柯林斯曾在2016至2018年幫忙烏克蘭政府規劃軍事改革,襄助烏克蘭總統的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在指揮管制、計畫、作戰、醫療後勤、專業發展等五個方面進行徹底的變革。柯林斯今年3月在澳媒《對話》(Conversation)網站撰文指出,2014年的烏克蘭軍實力慘不忍睹,不過頓巴斯內戰開打後,來自烏克蘭各地的志願者湧入烏國東部前線、協助對抗俄羅斯支持的分裂主義者。

2022年5月,出現在馬里烏波爾街頭的頓內次克戰車。(美聯社)
2022年5月,出現在馬里烏波爾街頭的頓內次克戰車。(美聯社)

2022年5月,出現在馬里烏波爾街頭的頓內次克戰車。(美聯社)

不過柯林斯也說,這些湧入頓巴斯的志願軍人數雖然多,烏克蘭政府甚至還組建了許多志願部隊(Ukrainian volunteer battalions),但他們幾乎沒有接受正規訓練、只能穿著不成套的迷彩服急忙投入前線。這些志願部隊雖然確實為烏克蘭守住了前線,但烏克蘭今年1月也正式設立隸屬烏克蘭軍的國土防衛隊,由預備役軍人作為骨幹,將這些志願役編成1萬名常備部隊、12萬名預備部隊(20個旅)。

這支生力軍雖在烏克蘭戰爭爆發時還來不及組建完成,但確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護國戰力。因此台灣是否能組建一支自己的國土防衛隊(或者類似的民防武力),也成為台灣國防的熱門議題。如台灣的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與美國軍事專家亨澤克(Michael Hunzeker)就曾聯名發表〈借鑑烏克蘭:正視台灣的國土防衛之道〉(The View of Ukraine from Taiwan: Get Real About Territorial Defense),倡言建立一支「常備且由全志願者組成」的國土防衛部隊,從烏克蘭的抗敵經驗來看,確實能有效提升台灣嚇阻能力,甚至是「成功抵禦中共進犯或者屈服之關鍵所在」。

2022年4月7日,防守哈爾基夫的烏克蘭士兵正在學習如何操作俄製RPG-7火箭筒。(美聯社)
2022年4月7日,防守哈爾基夫的烏克蘭士兵正在學習如何操作俄製RPG-7火箭筒。(美聯社)

2022年4月7日,防守哈爾基夫的烏克蘭士兵正在學習如何操作俄製RPG-7火箭筒。(美聯社)

不過《外交家》(Diplomat)17日刊文指出,無論從法律上或者從政治上來說,台灣目前都不可能複製烏克蘭的民防規劃。在台灣擔任記者的詹姆斯·巴倫(James Baron)在〈為什麼台灣不能複製烏克蘭的民防規劃〉(Why Taiwan Can’t Copy Ukraine’s Civil Defense Blueprint)這篇文章中也提到李喜明與亨澤克的觀點,亦即「將國土防衛兵力納入現行後備制度已行不通,因為台灣國防部已決定比照美國後備部隊來進行改革」,至於台灣各地提倡的臨時民兵或民防組織則被視為「難以影響北京決策」、遑論對解放軍的佔領進行有意義的抵抗。

李喜明與亨澤克建議台灣國防部,或可將國土防衛部隊列入正規兵役選項、依志願者居住地來分派駐地單位,並且為其配備單兵反裝甲武器(如NLAW與標槍飛彈)、可攜式防空武器(如刺針飛彈)、低成本攻擊無人機等武器,重演烏克蘭打擊俄羅斯車隊的成功案例。李喜明與亨澤克也強調「我們已規劃了對未來有益的藍圖」,台灣不該毫無作為,白白浪費了烏克蘭以無比昂貴的代價帶給我們的啟示」。不過巴倫認為,國土防衛部隊在目前的台灣國防架構下根本行不通。

2022年2月15日,一名烏克蘭士兵在頓內次克前線的演習行動中扛著NLAW反戰車飛彈。(美聯社)
2022年2月15日,一名烏克蘭士兵在頓內次克前線的演習行動中扛著NLAW反戰車飛彈。(美聯社)

2022年2月15日,一名烏克蘭士兵在頓內次克前線的演習行動中扛著NLAW反戰車飛彈。(美聯社)

一方面民防在台灣歸警政署管,《民防法》就規定了內政部(警政署的上級單位)為主管機關,要是警方不站出來參與討論,目前關於國土防衛部隊的討論就毫無意義。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的副研究員李俊毅也認為,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土防衛部隊需要修法,因為這支部隊的人力資源勢必來自預備役人員,但目前預備役是正規部隊的補充兵源,這些人力是否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防衛單位尚待討論,相關法律拘束也有待鬆綁。

另一方面,警政署在國土防衛部隊的討論中缺席其來有自。因為槍枝在台灣被嚴格管制,民眾的擁槍率也是全球最低。不過巴倫引用美國羅格斯大學法學教授陳國霖的研究,陳國霖在《黑金: 台灣政治與經濟實況揭密》一書中指出,台灣在1987年解嚴後曾有一段執法的真空期,當時槍枝與毒品都在海岸幾乎不設防的情況下走私進入台灣,當時槍戰在台灣時有所聞。但現任警政署長陳家欽去年再次宣示了「槍枝零容忍政策」,這也代表警方在武裝平民的問題上依舊不願讓步、更不可能開放槍枝。

20220407-陸戰66旅在三軍聯訓基地實施「三軍聯合作戰訓練測考111-2號操演」。圖為標槍飛彈。(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20220407-陸戰66旅在三軍聯訓基地實施「三軍聯合作戰訓練測考111-2號操演」。圖為標槍飛彈。(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陸戰66旅在三軍聯訓基地實施「三軍聯合作戰訓練測考111-2號操演」。圖為標槍飛彈。(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巴倫認為,槍枝管制在台灣的現況,讓國土防衛部隊的武器與實彈訓練成為問題。在台灣推廣民防的徐子涵表示,台灣有不少私人機構對警方與個人提供武器與徒手戰技訓練,然而對於想要用槍的任何公民來說,他們必須要前往海外才能接受培訓。李喜明認為台灣的槍枝管制情況不適合跟瑞士與立陶宛的國家相比,國土防衛部隊的訓練必須從基礎設施的支持、或者預備役制度改革的方向入手。

巴倫指出,如果到政府網站瀏覽《民防法》的細節,不難發現許多條款根本沒有被認真執行。像是《民防法》第4條規定「鐵路、公路、港口、航空站、電信、電力、煉油及自來水公民營事業機構應編組特種防護團」、「百人以上的學校、團體、公司、廠場也要編組防護團」,但大多數台灣人根本沒聽過也沒有參與過這些組織。徐子涵強調民防力量在台灣確實存在,並且推估約有5萬人左右。雖然年齡偏高、缺乏訓練,「但你不能就這樣抹去這個數字,他們是受警方控管的合格人員」。不過他也表示,《民防法》對於民間部門與學校的相關規定根本沒有得到執行。

徐子涵認為,蔡英文政府未能正視像是「台灣軍警戰術研究發展協會」(TTRDA)這些民間組織,即便由退役、現役軍警組成的TTRDA與「準軍事組織」還有一大段距離,但他建議政府應當更認真對待這些軍隊、警察、海巡中的現有力量,並且結合業餘無線電與網路安全團隊。畢竟這些自發的民防單位或人才有許多都在國外學習和工作過,非常熟悉「現代化的新穎作法」。

左轉有書舉辦的「民防搞什麼」座談會。(翻攝臉書)
左轉有書舉辦的「民防搞什麼」座談會。(翻攝臉書)

左轉有書舉辦的「民防搞什麼」座談會。(翻攝臉書)

此外,在台灣頗受歡迎的軟氣槍(airsoft gun)也是武器訓練的替代選項,在台灣擔任瓦斯槍產品顧問的理查‧利蒙(Richard Limon)指出,大多數槍戰都發生在7公尺之內,因此透過軟氣槍培訓除了是一種合法選擇,也能讓民眾了解一些如何戰鬥與用槍的基本知識;室內近距離戰鬥(CQB)的氣槍場地更是一項寶貴資源,能夠模擬國土防衛部隊進行城市戰的客觀條件、從事相關的戰術訓練。

曾是美軍陸戰隊一員的利蒙說:「不幸的是,台灣政府到目前為止對這些事都不感興趣」、「看起來他們只是想要等某個人幫他們做好這些工作。」利蒙認為這些小地方分開來看或許微不足道,但若能把這些資源整合在一起卻能發揮驚人效果。利蒙也注意到警方對軟氣槍的提防與抵制,因為警方認為只要經過適當改造,這些軟氣槍就能變成「真槍」,但利蒙指出,軟氣槍槍膛所使用的金屬無法承受5千PSI(磅每平方英寸)、更不用說2萬PSI。他認為蔡英文政府的任期只剩不到兩年,在缺乏政治意願的情況下,任何有意義的改革都很難推行,「沒人想碰這些事」。

2022年2月,俄羅斯大軍壓境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行民防演習(AP)
2022年2月,俄羅斯大軍壓境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行民防演習(AP)

2022年2月,俄羅斯大軍壓境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行民防演習(AP)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擔心烏克蘭勝利反而讓歐洲更動蕩不安 法國、德國、義大利推動烏俄和談,讓莫斯科「保留顏面」
相關報導》 圍城下的孤獨老人》照顧別人一輩子卻在戰火中遭到遺忘 無力逃離的烏克蘭年邁婦女面臨嚴峻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