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疫情升溫!4名高風險者確診 疾管署:全數住院治療中

疾管署報告,上週台灣新增4例本土類鼻疽,高雄3例,台南1例,患者60至70餘歲,有慢性病,現正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圖為資料照)   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報告,上週台灣新增4例本土類鼻疽,高雄3例,台南1例,患者60至70餘歲,有慢性病,現正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圖為資料照) 圖:疾管署/提供

[Newtalk新聞] 疾病管制署(疾管署)今(5)日公布,上週國內新增4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3例居住在高雄市,1例來自台南市,年齡介於60至70多歲。患者大多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症狀包括發燒、呼吸急促及頭痛,目前均在住院治療,並以抗生素控制感染。據悉,其中1例在山陀兒颱風期間住處附近發生淹水,這些患者多數未於室內外佩戴口罩,與他們同住的8人目前未見疑似症狀。

疾管署表示,截至今(2024)年,國內已累計105例本土類鼻疽確診病例,並有21人死亡,創下歷年同期新高。高風險群主要為65歲以上(62例)及50-64歲(32例)的年長者,地區分布以高雄市為最多(80例),其次為台南市(11例)、屏東縣和台中市(各4例)。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另有10例為山陀兒颱風後發病。

疾管署指出,颱風過境帶來大量降雨與強風,將類鼻疽桿菌從土壤中攪起並傳播於空氣中,增加吸入性感染風險,尤其是颱風過後的1個月內,確診病例數呈現上升趨勢。疾管署提醒,近期東北季風增強,風雨頻繁,糖尿病、腎病、肝病、肺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高風險族群應特別留意,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應立即就醫診治,以降低重症風險。

類鼻疽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最短幾小時,最長可達21天。該病原體廣泛分布於土壤及積水環境中,透過皮膚傷口接觸污染土壤或水源而感染。疾管署解釋,類鼻疽病徵變化多端,可能無明顯症狀,也可能有發燒、頭痛、胸痛、咳血等表現,嚴重者可導致皮膚膿瘡、肺炎或敗血症,需及早使用適當抗生素治療。

疾管署呼籲,颱風後感染風險增加,高風險族群若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是否有汙泥暴露史,讓醫師早診斷、早治療。對於醫師,若診療中遇有疑似類鼻疽症狀者,應迅速給予抗生素並於24小時內通報衛生單位,以便迅速展開防治措施。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與珍妮佛羅培茲兩年婚掰了!班艾佛列克首談前妻:她很棒
「英雄日常」浪漫煙火下求婚成功!淚崩甜喊:別的小孩有的妳都有